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古诗之感悟》

(2020-09-05 21:39:52)
标签:

佛学

文化

《诗经》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此乃人生之终结目标也。坚定初心,继续前行。唯有如此,方不愧余此生!---题记

                               《学习古诗之感悟》
《学习古诗之感悟》
        沧海桑田,变幻无穷。“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在岁月的长河中如一粒微尘,可此微尘乃鲜活之生命,不负生命之过程唯有不断进取。学习,是生命进取的源泉和力量。坚持学习经典诗歌业已一月,收获颇丰。 经典的魅力就在于百读不厌,而且越读越兴趣更浓,从中深感华夏古圣先贤优秀的品德与文采斐然,可谓博大精深。于我是迟到的心灵鸡汤,此时不饮,更待何时。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为了给别人看,也不是为了名利,更不是任务,故无需理由。坚持诵读不是为了天数,每日打卡更不是形式,而是将其视为一面镜子,自我对照,督促自己,把内心深处的那份喜爱,洒在浩瀚无垠的诗歌田园里。
     《诗经》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此乃人生之终结目标也。坚定初心,继续前行。唯有如此,方不愧余此生!
《学习古诗之感悟》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赏析: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尤其在先秦时代,老百姓习惯用歌声来表达所有的生活。《国风·郑风·子衿》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如今,青青子衿从古老的郑风中款款而来,千年的思念,千年的情怀,用心走过的岁月不会苍老,永远是青青的颜色......
《学习古诗之感悟》
《滕王阁》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这首诗附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阁序》后,概括了序的内容。首联点出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以空间、时间,两两对照。兴致勃勃,意兴阑珊,
笔意纵横,穷形尽象,语言凝练,感慨遥深。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学习古诗之感悟》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同时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学习古诗之感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可谓黄鹤楼上千古名篇。两位诗人面对黄鹤楼发出不同的感慨: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对自然宏丽,对朋友情谊,诗兴大作,一气呵成,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诗贵人间万物万事。
          《学习古诗之感悟》
《学习古诗之感悟》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说起唐诗,人们总是更容易记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著名诗人、代表人物,可以说与李杜鼎足而立,后人称他为“诗佛”其诗文、画作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年幼时就十分聪慧,年方弱冠就进士及第、名满京华。”品读王维是一个十分愉悦的过程,他的字里行间总是带着禅意,带着些会让人放空的境界,这禅意并非空洞,王维的诗在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里为你讲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让读者嗅着泥土的芬芳,品着香醇的清酒,感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恩赐。王维诗中有禅,禅中深蕴励志哲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生命过程中,总会有悲哀失落出现,此时不妨领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诗境禅理,去宽广体会深远的人生境界。
《学习古诗之感悟》
《凉州词·出塞》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作者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深刻的描述出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引人遐想,耐人寻味,千古以来,童叟传唱。
《学习古诗之感悟》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咏柳》作者富有极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表达了对于春天柳树的赞美,并表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早春时期的杨柳,把春风比喻成剪刀,赞美了柳树美丽的姿态,也表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
《学习古诗之感悟》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
   这是一首久别故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了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可以想像得出来,感慨悲伤和喜悦庆幸也尽在不言之中。“乡音无改鬓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
   这首诗文字质朴,但却让人反复咀嚼,寻味无穷。可见,在生活中,在家常话语中也蕴含“诗贵含蓄”的道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领会“偶”一字,很多诗篇佳作来自偶然,但又得之于生活,得之于内心对外界的感悟。
《学习古诗之感悟》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
大诗人李白这首风景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诗中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一个“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宛如一幅生动的有形,有神的山水画。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说:李白之后,在也没有人敢作庐山瀑布诗,千百年来这首诗,在中国山水美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贡献,纵览全诗,可以看出大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有着无限的热爱。
《学习古诗之感悟》

《风》唐代诗人,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赏析: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学习古诗之感悟》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学习古诗之感悟》

后记,孔子说:“诗,立于礼,成于乐。”吟诗可以提高人的修养,丰富内心世界。也许,很多古诗你已经读过,但古人说:“早年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意思就是:年少时你未必能理解,因岁月的沉淀,你现在理解起来就容易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何乐而不为之呢?

《学习古诗之感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