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俗语新含义
所谓俗语,是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通俗语句,中国地大物博,南北东西风俗各异,很多地方话里都含有中原文化的元素,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老百姓代代相传,流行于民间久而不衰的口头禅.当然现代人也在不断地创造新的地方俗语,但总不广泛,受区域限制,如我们这里说“洋盘”很多外地人就不理解,又如近几年来在四川常听到的“雄起”一词,“雄起”最早出现是在足球场上,川人为支持自己的球队在比赛场上呐喊助威的口号,慢慢地“雄起”被认定为给被支持者的一股力量,5,12地震后就出现了“汶川雄起”“四川雄起”这些语句属不属俗语,可能只有文字专家来结论了。
今天我摘录整理几个有历史依据的,不分南北东西都懂得起的俗语,以飨博友。
吃醋:
房玄龄是唐朝一代名相,临淄人。其妻卢氏,也是临淄人,性情刚烈,对丈夫十分忠心。据记载,房玄龄做宰相后,唐太宗打算赐给房玄龄几位绝色美人做妾,房玄龄一直不接受。太宗叫长孙皇后出面做房夫人的工作,房夫人坚决不同意。于是唐太宗派太监持一壶“毒酒”传旨房夫人,如不接受这几名美妾,即赐饮毒酒。夫人面无惧色,接过“毒酒”一饮而尽,结果并没丧命,原来壶中装的是醋,太宗以此来考验她,开了一个玩笑而已。于是“吃醋”的故事传为千古趣谈。
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吃醋又有了新的说法,常把“吃醋”一词用于男女情感上,如某女看见其男友与其他异性往来带有亲昵迹象,心中就油然而生一股醋味,戏称“吃醋”。
乱说两句:吃醋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吃醋者是在乎其情也!(为吃醋者开脱)
打牙祭
我国南方民间素有“打牙祭”之俗,“牙祭”一词相传来自于春秋时期齐国厨师祭祀其祖师爷易牙。当时,每逢初一、十五,厨师要用肉向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后来讹传为“打牙祭”。又因为每月初一、十五为佛、敬神之期,忌荤,所以一般“打牙祭”吃肉也顺延推迟一天,成了每月初二、十六。
后来又成了工商业主定期给自己匠师、徒工等一次肉食,再后来泛指老百姓隔断时间吃肉,改善生活。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肉已不是一件奢望的事情,这“打牙祭”一词是否就此消失了呢?又有人给“打牙祭”一词赋予新的含义。指某种欲望和期盼能在一定的周期得到实现。一但实现了就说:今天打“牙祭”了,否则,会说:“好久没有“打牙祭”了!”
二百五
“二百五”这个俗语来源于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个故事。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曾身佩六国相印,位高权重,因而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在齐国被杀害,齐王很恼怒,要为他报仇,可一时又抓不到凶手,于是齐王就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的人应该赏金千两,望杀苏秦者前来领奖”榜文一贴出,立即就来了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人还是一口咬定是自己杀的。齐王说:“这怎么办呀?君子一言四马难追,黄金只有一千两,那么你们就只有平分了。”四人齐声称谢道:“感谢齐王给了我们二百五。”这时候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由此流传开来。
后来人们就把这“二百五”比喻成,说话不正经,办事情不认真的人。当然最多的是指傻瓜,干愚蠢事的人。现代人把“二百五”一词更加幽默化了,比较明显的把“二百五”直呼“瓜娃子”或者叫“宝器”我们这里用此话范围都较小,一般是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人而言,如:“某君回家看见其妻用床单蒙头大睡,曰:大热天何故如此?妻曰:电视声音太大。某君怒吼:“‘宝器’,不看就关了呀.”妻岂罢休,反怒曰:“你才是‘宝器’这奥运百年盛会,不看也得让奥运声音在家中回荡......”
(乱说两句:喊你“宝器”都是很亲切的哟!)
↑点击进入↑
博友们好:
这是我家小博主听卡新开的专为博友们提供的网上服装店,价廉物美哦!不买的也可以去逛一逛,也可以给听卡提点建议,让她的小店办成功,办兴旺!
听卡致谢:
谢谢博友们的支持,听卡感激万分,听卡的小店刚开张,今晚上架秋装啦!
在这里感谢所有来逛听卡网上服装店的博友们致敬。
听卡店刚开张,一定存在些问题,请博友们谅解。
网店要不断更新,如果博友们选中的衣服,有断货的可能,请博友们在拍拍的时候与在线的客服取得联系。
如果客服有事不在线,你可以在店中留言,说明你所需要的衣服,晚上20.00以后我一定在店恭候大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