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报道』研究显示,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间,婴儿与父母的互动情况可以预示其后人生中,可能产生行为问题的几率,正如婴儿的天生性格也可以预知这种可能性一样。
该项研究跟踪研究了近1900名儿童,从其婴儿期追踪到13岁。研究发现,在出生后第一年间获得母亲充分的智力刺激的儿童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较小。智力刺激包括,给孩子读书,同他们说话以及带他们走出家门。同时,有行为问题的几率还与孩子在婴儿期的一定的性情指标有关,如他们“易怒”,或者性格大体上是乐天派还是忧郁派。
研究人员在《儿童变态心理学杂志》上撰文说,研究显示,父母的早期抚养方式和婴儿的性格都是孩子未来行为的有力预示因素。
芝加哥大学本杰明.莱希博士带领的调查人员说,研究结果还显示,教授初为人父母的家长们育儿所需的技巧有好处。
研究人员写道:“目前的研究结果与假设一致,即干预父母在孩子出生后第一年间的抚养方式对预防孩子未来的行为问题大有裨益。”
该研究调查了1863名美国儿童及其母亲。当孩子处于婴儿期时,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家访,观察其母亲与他们之间的互动,还就孩子的典型性格访问了母亲。
莱希的小组发现,大体来讲,易怒或行为模式难以捉摸的婴儿在其后的儿童期有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较大。行为模式难以捉摸是说,比如每天饿了或是累了的时间都不相同。
可能产生的行为问题有,在学校用行动来发泄、作弊、撒谎、欺负其他孩子或者忤逆父母等。
研究人员说,与之相反,那些在婴儿期不易动怒或是情绪容易捉摸的孩子未来有行为问题的“几率极小”。
在那些母亲为其在婴儿期提供了充分智力刺激的孩子中间,未来出现行为问题的几率也很低。比如说,读书给孩子听或是带他们出去玩。
据研究人员说,这样的抚养方式也许很好地反映了父母有多么关心和疼爱孩子。另外,婴儿期地刺激行为也许还有助于促进语言能力的开发,这使得孩子更容易进行交流和社交。
(本文摘自2008年7月6日《参考消息》)
文章有两个观点:第一、婴儿期的第一年父母的抚养方式对孩子今后的行为问题有很大影响,母亲给婴儿读书、同婴儿说话、经常带婴儿出去玩换换环境等,也就是说多些智力刺激,可以让婴儿长大后出现行为问题的几率大大降低。
第二、婴儿期的行为模式可以预知孩子将来的行为问题。难以捉摸的婴儿,也就是生活没有习惯,情绪不稳定,情绪不容易被父母理解的婴儿,将来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相反,不易动怒,情绪容易捉摸,生活有规律的婴儿,将来出现行为问题的几率极小。
博主推荐: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给新浪的忠告
以孩子的名义
马英九会以民族英雄的身份写入历史吗?
凤凰卫视美女记者的责问
《江城子
汶川大地震七日记》
《江城子
重建》
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出中国新的历史
太阳出世(一)
太阳出世(二)
太阳出世(三)
太阳的笑脸
晒晒太阳
太阳成长
读《小芹的郎河》
考叔巧行怀肉计郑庄公掘地见母
危言耸听
青山绿水的梦
我的体育情结
足协——中国体育的耻辱标志
扶不起的阿斗——麦克格雷蒂
也谈抵制“家乐福”
人性的弱点
享受孤独
《清平乐童年》
《西江月赤壁》
擦干眼泪,继续前行
让老猫泪流满面的诗歌
生命的礼赞(诗歌)
高考猛于虎
谁亵渎了西藏的神灵
写给我的爸爸
悲拉萨 男人往事
为什么西方媒体歪曲拉萨事件而且不道歉 儿时温暖的故乡
中国可以说“No”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
拉萨街头 黎叔逸事
藏族——没有希望的民族 祝母亲健康长寿
边塞曲(二首)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拉萨的流浪歌手 湖北人到底得罪谁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关于湖北人,还有话要说
西藏游记之雪山 不谈爱情
大昭寺——八角街——小昭寺
《关山月》写在10月25日前夕(回归日)
驴友西藏游之线路参考 四月的哀思
驴友西藏游之食宿参考
也谈大小S北大授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