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里是湘潭(264):隐水八景狮龙桥

(2021-07-01 07:35:03)
标签:

隐山八景

隐山八桥

隐水八桥

隐水狮龙桥

狮龙桥

分类: 湘潭纪实
隐水八景狮龙
   
这里是湘潭(264):隐水八景狮龙桥
隐水河单孔石拱桥(小拱为改造通行功能后所加)狮龙桥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题记】2021年6月18日,私人微信圈内有朋友转发了专家考察“隐水八桥”的文章,朕刚好有空在家,于是说走就走,立即驱车前往60千米外的湘潭县隐山景区一带寻觅八桥八景。经常听闻有关“隐水八景”(又称“隐水八桥”,即隐水桥、珂里桥、流叶桥、通箭桥、狮龙桥、栗林桥、神仙桥、龙王桥)的故事,也知晓其中的“通箭桥”在1958年修建云回公路桥时被拆除,现仅存七座石拱桥,但一直没有认认真真地实地考察过。 此行没有向导,没有地图,仅凭感觉(直觉),居然数小时内将全部七桥都找到了。尽管考察最后三座桥梁时,所走河堤公路正在修路加宽,会车时至少有3次倒车几十米退让,但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考察任务,现将沿途所见所闻记之、传之,与有缘人共享。

        在湘潭县黄荆坪,有一条小溪从隐山顺流而下而成隐水,先由西向东,然后过通箭桥后转折一路向南,流淌若25千米左右,然后从锦石乡金湖村流入涓水、汇入湘江。虽然这段溪河流并不长,最宽处也就20米左右,但却是古时候黄荆坪一带的重要水道,人员来往十分频繁。为此,在这段仅数十千米的河段上,乡民修筑了大大小小的石拱桥共八座,统称为“隐水八桥”。为讲好湘潭故事,在此撰文说说隐水第五桥——狮龙桥(又名“滋兰桥”(清、光绪刊)《湘潭县志》)
       狮龙桥建于狮形山边,且桥下有深潭,于是风水先生就说这里是一块“雄狮望后子”宝地,桥名源此。隐水经“通箭桥”后,约60米处便与乌石峰西麓南来的水脉相汇,故到这儿水流明显增大,河面也相对变宽。经目测,原来的狮龙桥为单孔青石拱桥,老桥长11.9米,宽3.6米,净跨5.5米。现因加高加宽,桥面宽度达5米,两端与路面相平,桥两端的重阳木也不在了,不停下来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桥下原有一座数百年的古桥。
        狮龙桥是隐水八桥中朕最早认识的桥,盖因此桥是通往周小舟故居的必经之路,而且当地还在这桥边立了碑,安了旅游标志说明,让人远远就知道这座桥叫狮龙桥。这种作派,一点也不是龙王桥、神仙桥和栗林桥那样低调。论本色,其实这狮龙桥早已面目全非。为了桥的通行功能,今人早已将古桥加高加宽了,两端引桥被填平,桥面也用水泥砼进行了加厚,而且在桥北端学赵州桥做法,新建了一泄洪洞,这狮龙桥的历史面貌早已变得模糊不清了,隐山八景中“一桥一木一景”的古桥古韵更是荡然无存。很明显,在这里经济建设是一回事,保护古建古迹又是另一回事。
       狮龙桥的东北边几百米远的地方,就是周小舟故居,这桥的故事也就此延展。相传,周小舟少年时,与私塾老师周镜池老先生常来此桥观赏风光,吟诗作对。周小舟8岁那年,正值春光明媚、柳放嫩叶时,他与镜池老先生来到桥边,老先生有意指着河岸边的绿柳说道:“岸边绿柳生媚态”,周小舟脱口回答道:“隐山危石踞雄风”。当时的人们难以想象,这个稚嫩聪慧的小孩,会在狮龙桥外的世界里,干出一番怎样的作为。不过,桥归桥路归路,往事最终归流水,现在鲜有人还能忆起,这狮龙桥桥洞里流水的狮吼。


这里是湘潭(264):隐水八景狮龙桥
狮龙桥现为乡道“狮河线”的一部分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这里是湘潭(264):隐水八景狮龙桥

这里是湘潭(264):隐水八景狮龙桥

这里是湘潭(264):隐水八景狮龙桥
强化交通功能后的“狮龙桥”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这里是湘潭(264):隐水八景狮龙桥

这里是湘潭(264):隐水八景狮龙桥

这里是湘潭(264):隐水八景狮龙桥

这里是湘潭(264):隐水八景狮龙桥
古狮龙桥石拱到处是裂缝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这里是湘潭(264):隐水八景狮龙桥

这里是湘潭(264):隐水八景狮龙桥

这里是湘潭(264):隐水八景狮龙桥

这里是湘潭(264):隐水八景狮龙桥
隐水与乌石峰西麓溪水
汇合后过狮龙桥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这里是湘潭(264):隐水八景狮龙桥
2020年5月16日拍的狮龙桥(北往南方向)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