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水八景神仙桥
隐水河单孔石拱桥神仙桥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题记】2021年6月18日,私人微信圈内有朋友转发了专家考察“隐水八桥”的文章,朕刚好有空在家,于是说走就走,立即驱车前往60千米外的湘潭县隐山景区一带寻觅八景。经常听闻有关“隐水八景”(又称“隐水八桥”,即隐水桥、珂里桥、流叶桥、通箭桥、狮龙桥、栗林桥、神仙桥、龙王桥)的故事,也知晓其中的“通箭桥”在1958年修建云回公路桥时被拆除,现仅存七座石拱桥,但一直没有认认真真地实地考察过。 此行没有向导,没有地图,仅凭感觉(直觉),居然将全部七桥都找到了。尽管考察最后三座桥梁时,所走河堤公路正在修路加宽,会车时至少有3次倒车几十米退让,但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考察任务,现将沿途所见所闻记之、传之,与有缘人共享。
在湘潭县黄荆坪,有一条小溪从隐山顺流而下而成隐水,一路向南,流淌若25千米左右,然后从锦石乡金湖村流入涓水、汇入湘江。虽然这段溪河流并不长,最宽处也就20米左右,但却是古时候黄荆坪一带的重要水道,人员来往十分频繁。为此,在这段仅数十千米的河段上,乡民修筑了大大小小的石拱桥共八座,统称为“隐水八桥”。为讲好湘潭故事,在此撰文说说隐水第七桥——神仙桥。
神仙桥西北东南走向,单孔石拱桥,桥长14.6米,宽4.5米,净跨8.7米,两边有0.6米高的条石护栏。神仙桥的本来面貌与龙王桥着不多,也是两端有数米长的石蹬子引桥,现在因桥东端的民居将东边的引桥填平了,而西端的引桥又被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混凝土,就完全没有了当年建成的模样。唯一能直接见证这是一座数百年古桥历史的,只剩下桥拱上面约5米长的桥面,仔细查看还能找出点车来车往留下的些许痕迹。与神仙桥一样,因桥拱较高,桥拱之上基本上只有一层花岗岩石板,这样既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同时也降低了桥身的高度。
神仙桥名称的来历,也有一个共同的故事。传说,镇桥参天古树内有蜈蚣精祸及乡民。天神雷公得讯,欲劈之,适逢龙王寺的法赞老和尚过焉,以法术除妖,救树以庇佑凡人,神仙桥因而得名。又传,桥因树而架,被雷劈之后,乡人无法通行,于是乡民集资,在这修建一座麻石拱桥,参加修桥的恰好100人,但到吃饭时,却只有99人,到了开工时,清点人数又是100人。人们猜测有一人肯定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桥建成后,在桥的护栏石上,深深地印上了仙人的脚印。由于神仙助人,此桥很快建成,故名神仙桥。
几百年前,要在乡下修座桥已不容易,何况这隐水一带前后共修了八座桥,足见当时这里经济的繁荣。如今来到神仙桥,感觉隐水在这里成了一潭死水,桥的交通作用越来越少,很大程度只是人们追忆过往的物证,打造全域旅游的载体。桥无法言语,桥东端20年前修建的那栋两层楼房,对桥的破坏显而易见,他让桥的美感消失殆尽,也让人们对神仙桥的梦境全部幻灭。但桥身上斑驳陆璃的石块,垂至水面的藤蔓,仿佛在告诉每一个来者,这里曾经也是一个迎来送往的地方。
由北向南侧拍神仙桥(一)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由北向南侧拍神仙桥(二)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由南向北侧拍神仙桥(一)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由南向北侧拍神仙桥(二)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由南向北侧拍神仙桥(三)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由东向西拍神仙桥桥面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由东向西拍神仙桥桥面与重阳木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由西向东拍神仙桥桥面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由西向东拍神仙桥引桥桥面(一)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由西向东拍神仙桥引桥桥面(二)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神仙桥上的条石护栏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神仙桥西端的重阳木古树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