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潭水库滚水坝

韶山灌区工程洋潭引水坝 摄影/微也足道
韶山灌区在湘潭,主体工程在湘乡,但一直只闻其名而未曾亲自去考察过。2016年6月10日驱车数百里专程满足了这一愿望。
洋潭水库,位于水府庙水库下游18公里,实为水府庙水库的配套工程,即韶山灌渠的水利枢纽工程。举世闻名的韶山灌渠即以这里为起点,分南北两灌渠。这个水利枢纽的起点滚水坝称“洋潭滚水坝”,他长170米,高66.64米(闸顶高程72米),正常引水位66.5米,拦下涟水河后形成
洋潭水库大库容为3882万立方米,为湘潭市第二大水库,仅次于大型水库水府庙水库。
据了解,韶山灌区工程是一个以农业灌溉、防洪排涝为主,兼具发电、工矿、城镇供水、养殖、航运、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湖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也是湖南省灌溉面积最大、功能最全、影响最广、文化底蕴最深、综合效益最大的灌区。他由水府庙水库枢纽、洋潭引水枢纽、配套电站及渠道工程建成。
据介绍,韶山灌区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动工兴建,1966年6月2日建成通水,10万建设大军仅用了10个月时间就建成了灌区主体工程,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建成通水、当年受益的目标,创造了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素有“北有红旗渠,南有韶山灌区”之称。
纵观历史,任何一项大型工程最后都是利用利民的好事,如都江堰,如秦始皇兵马俑,如万里长城等。当年建韶山灌区工程时,应该说当地群众作出了巨大牺牲。但现在50年过去了,这里被认定为4A级水利风景区,当年的人力物力投资终将以水利工程旅游赚钱的方式反馈给先辈们的子子孙孙,最后不是刚好应验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老话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