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道署打卡游
阆中古城复建的川北道署景点
微也足道a/手机摄影
【题记】2019年8月11日~25日,单车4人历时15天顺利完成甘川渝湘鄂5120公里西部自驾大巡游。一路上,游历了湖南省永顺老司城,龙山县洗车河、洛塔地质公园等;湖北省恩施大峡谷、龙水地缝;重庆市区渣滓洞、白公馆、红岩广场,朝天门、洪崖洞,武隆区天生三桥、龙水地缝,酉阳县桃花源等;四川省广安市小平故里,南通市阆中古城,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阿坝州理县毕棚沟,黑水县达古冰川,红原县月亮湾,若尔盖县草原湿地花湖,九曲黄河第一湾,瓦切塔林、朗木寺等;甘肃省陇南宕昌官鹅沟,天险腊子口,迭部县扎尕那,临夏县拉卜楞寺、桑科草原,合作市米拉日巴佛阁寺、当周草原,碌曲县锅庄等。此行一路向西驰骋来回万余里,走深山峡谷沟壑,甘南藏地,若尔盖草原,克服了青藏高原高反,战胜了汶川泥石流毁路绕道,可以说历尽艰辛与惊险。可喜可贺的是,甘南及川北大地秀美山川给我们留下了印象深刻,高原草原、险峰冰川让我们流连忘返,且各处均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全程累并快乐着,特撰博数篇录之记之备忘。
2019年8月15日上午,我们游览了阆中古城的川北道署。
游览阆中贡院旁边的川北道署,实际上是购通票的一个搭头,因为你看也可以,不看也行,反正门票钱已收。本着不看白不看的心理,走马观花地看完了这座复建的道台衙门建筑。
川北道署设置阆中历经542年,是全国现存的两处道台衙门之一,位于阆中古城核心区学道街,阆中作为四川省会17年,川北道署员阆中历史地位和政诒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反映道台制度的发展演变,示其在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再显古代阆中作为川东北行政中心的重要地。
明洪武四年(1371年)始设川北道台,辖保宁府、顺庆府、龙庆府、潼川州等31州县。清初,四川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驻保宁,阆中作为四川省会近二十年;乾隆18年,定制为“川北分巡兵备道”,辖保宁、顺庆、潼川等25州县。
明、清两朝在省与府之间高监察区称“道”,长官称“道台”。乾隆以后,管地方行政的道台成为省以下管辖府州县的高级行政长官。道台由省布政局参政、参议和按察司副使、金事等充任。清初,布政司参政、参议任道台的,称为守道;按察司副使、佥事等任道台的,称为巡道。乾隆时设有分守道、分巡道,带兵备衔,管辖府、县。
在川北道署内刻有黄庭坚写的戒石铭:”尔俸尔禄
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
上天难欺”,劝诫当官的要廉洁奉公。
古时的官衔与现在的官衔要通过比较才好理解。
如清代的总督是管理一省或者两至三省军政事务的官员,如李鸿章就曾任直隶总督,总督这样的官员又可称为制台大人,比如李鸿章在任直隶总督期间,同僚们就可以称他为李制台(当然,“李中堂”是他更为人熟悉的称谓)。而作为一省最高长官的巡抚就是“抚台”,按察使简称臬台、臬司,掌管一省的司法、监察以及驿传事务。
在古代,道台衙门又是怎样的机构部门呢?
道台又称道员,是清代的一种官名,道台是间于总督、巡抚与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清代总督为正二品,巡抚为从二品,知府最初为正四品,后改为从四品,而处在中间位置的道台则是正四品,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级别。而巡道(按察司副使),一般相当于监狱主管,与现在市州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大致相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