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故里南朗镇
广州市中山市孙中山故居
微也足道o
/
手机拍摄
严格地说,此篇博文不能收入漫游广州,因“中山故居公园”属于广东中山市而非广州市,只是本期游玩主要围绕着广州展开,故一并录入,特此说明。
2019年1月27日,秉着孙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特专程专案参观了中山市中山故居!
孙中山先生为中山市翠亨村人,生于1866年,其建于1892年的故居位于兰溪河西岸的一片空阔平地上。故居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40平方米,主体建筑是一座赭红色二层三开间的砖木结构小楼。但将格局放大一点就会发现,这里南、北、东三面环山,翠亨村就像端坐在一把太师椅中一样,原来是块风水宝地啊!
19世纪那时的翠亨村有许多民居,中山先生故居只是这无数民居之一!据了解,眼前这幢赭红色中西结合二层砖木结构小楼,由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并主持建造(翠亨村民宅一般坐西向东,中山故居则是村中唯一坐东向西的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外面看,中山故居环境清幽,因围墙挡着,无法看到建筑的全貌,朕想如果将砖砌成的围墙改为通透式围墙,就能充分彰显出孙中山故居的雅致与规整!
通过槽门,就进入中山故居内院,发现这是一座上下并列着7个穹形的门楼,庄重而大方。在其东北角有一口水井,中山先生就诞生在当时后面的旧房子里(注,不是现在看到的房子,孙中山为1866年生人,现在的房子是1892年修建的)!
中山故居从外看,没有南方建筑特有的房屋大门布局,整幢建筑外设为南洋通用的骑楼式结构(只是柱子改成了拱门),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岭南地区多雨的天气!进入外面走廊,就可看到楼房中间的房子就在通常意义上的客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遵循当地民间传统式的。他1883年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桥台上。桥台下摆设有接待客人的座椅,充分显示了主人的传统家风与热情待客的特点。
故居客厅其后是孙母卧室,北侧是孙中山卧室,南侧是孙眉卧室;二楼中空,北侧是孙家客房,南侧为孙中山的书房。住宅四面设门,上下楼层之间有南北两个楼梯相连。墙上多处开窗,玻璃窗外还有一层遮阳挡雨的百叶窗。
目前供游客参观的只有一楼。从客厅往左往右就是卧室、客房、书房、餐厅及上二楼的楼梯等。一楼右边耳房是孙中山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3年冬,曾在此书房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与陆皓东在此书房商讨救国方略。在中山书房中,陈列着他用过的针筒和听诊器。他虽当过总统,竟没有一件家具和摆设,房中仅有一张农家木床,一张旧桌和两把木椅,这是他在遗嘱里所说的“一生不治家”的最好证明。
因中山故居禁止拍照,且楼上不开放,更多的细则朕就不知道了。不过,可告诉大家的是,中山先生在庭院中所亲植的酸子树,仍在生长!

孙中山故居翠亨村民居景区大门
微也足道o /
手机拍摄
孙中山故居公园入口
微也足道o /
手机拍摄

孙中山故居
微也足道o /
手机拍摄

孙中山故居公园中山鼎
微也足道o /
手机拍摄

与孙中山故居公园彼邻的辛亥革命纪念公园
微也足道o /
手机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