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大院龙溪村
祁阳县潘市镇龙溪村李家大院 微也足道o/手机摄影
4月5日,清明节假期,我们专程专案走读了祁阳县潘市镇龙溪村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是李氏先人李文敏创建,建于明末清初的古建筑群,分上院、下院、书屋和李氏祠堂等部分,约有500余年的历史了。目前保留较完好的有上院、下院和李氏宗祠等。
从布局来看,大院坐西朝东背靠象牙山,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占地23792平方米,上下院相对独立,又由游亭、巷道或阶檐相通,共有房屋48栋,直向排列,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前些年这里一直有人居住,对房屋的保护有一定的好处!如今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3A级旅游景点,将原居民逐渐外迁了。当我们去这里参观时,已处于闭门谢客的状态,有关部门正在对古建筑进行修缮改造,估计再过一两年这里的环境将有较大改观!
尽管大院正在修缮,但有关方面并没有阻止我们到里面参观,于是我们穿过脚手架,从里到外还是仔细看了一遍。
我们发现,李家大院的房屋均为砖木结构,布局纵横有序,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十分精美。
上院为李家大院正门主进口,沿轴线依次为正堂屋五美堂、务本堂等建筑。院内正、横屋之间有阶巷四通八达,天井通风采光,排污泻洪。
李家大院正门早已损毁,与上院并列并位于其左侧为李氏宗祠(游客看到保存完好的建筑为李氏宗祠,建筑的左侧就是龙溪),如今就成了李家大院的前方了!
李氏宗祠为三进三厅,堂前竖着代表功名的旗杆石,门厅外的门斗之上高挂“五品军功”、“进士”、“武异都尉”等文官武将功名牌。祠堂门口,一对石狮各伏在一面石鼓之上,是镇院之宝。尽管李氏家族以经商起家,但值得炫耀的家族光荣还是这仕途功名。宗祠内地面均为青砖铺设,梁柱用材粗犷,柱础多为石质,木柱多为古树所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李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另一种象征。从李氏宗祠进去后,第三进院落就到了序伦堂,即李氏家族的牌位存放处。
过了上院再往上走,就是下院,这才是李氏家族真正生活的地方。严格地说,进下院应走位于右侧(北边)的槽门,进去后是正堂屋等,各房屋只间有游亭、花厅、长巷相连,最后面是闺房、绣楼等,并于南边有小龙门出入龙溪!
李家大院内的砖雕、木雕、石雕均十分精美,整个大院有1200多个花窗,150个柱礅,都是精雕细刻,美轮美奂。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它的木雕梅花错(又称冰凌梅花格)、石雕摇钱树,其形制之美、保存之完整,在国内罕见。
李家大院整个上下院五十多户,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有游亭、巷道或阶檐相通,相互串门淋不到雨,晒不到太阳。房屋布局纵横有序,讲究通风透气,正、横屋之间,根据情况建有各种大小不一的天井,排泄系统特别先进,再大的雨也是雨停即干。
相对于明末清初那个时代,李家大院也是高科技满满。窗棂全部用不知名的材料包裹,消防喷火试验显示,火一停,用手去摸还是冰凉的。为了防潮,地面都是用青砖铺设,外面再热,只要走进李家大院,就感觉很凉爽,汗一下子就没了。据说再热的天,到了晚上家家还要盖棉被,晚上八点以后就没蚊子了,因为蚊子怕冷。整个村子没看到一个空调,只看到那古老的蒲扇。
一幢老房子,就是一段历史,一片风光,有兴趣者不妨过两年再来这里瞧瞧,估计那里基本维护应该结束了!

新建的李家大院牌楼 微也足道o/手机摄影

李家大院与象牙山 微也足道o/手机摄影


李家大院正门被毁,李氏宗祠成了李家大院的入口 微也足道o/手机摄影






这儿是进李家大院下院的道路 微也足道o/手机摄影

李家大院游客服务中心 微也足道o/手机摄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