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宅周家屋

江永县上甘棠村文昌阁 微也足道a/摄影
2017年1月30日(正月初三),走读了江永县上甘棠村周氏家族世代居住的古民宅。
上甘棠村周氏大屋(古宅)已有千余年历史,周氏后人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不断积累建设了许多人文建筑,在这里可能看到中国千余年封建社会发展的缩影。据上甘棠博物馆介绍:
上甘棠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至隋文帝开皇9年(公元589年)是由古苍梧郡谢沐县治理。唐太和二年(公元827年)周氏族人在此定居立宅,自始世代繁衍,一脉相传,安居乐业,延续至今。
上甘棠周氏古宅的布局非常考究,村头的昂山、村尾的龙头山、村背面的屏峰山以及穿村而过的谢沐河形成太极八卦之势。据了解,上甘棠的古建筑大多是清朝时期的,也有不少是明朝的,高大的风火墙,严整的纵深布局,考究的中轴对称,大面积的青水墙面,冠以起伏变化的白色腰带,缀以门庐、漏窗,上房屋四周突起的马头墙,具有典型的湘南建筑特色。
上甘棠古宅有九个单元坊(目前还剩一、四、五、九四个单元门坊),每一个单元坊代表一个周氏家族的分支。各单元坊相对独立,但都与河边的石围墙(防洪堤)相交,相当于一条主路拖9条巷子的格局。古村落街道一律按乾坤卦象布局,道道相通,户户相连。道路均为青石板路,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
历经了千年风雨后,村庄的村名、位置、家族居住的位置始终不变(不过居民为生存需要,这些年对房屋结构不断进行改造或新建,真正的旧宅子并不多见,目前为何护古宅政府已下令停止在保护区内新建或改建民宅)。最应景的是村尾的文昌阁,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他庄稳定,屹立旷野,既与步瀛桥相互呼应,又与谢沐河融为一体,古风犹存,蔚为壮观。
上甘棠村千百年来十分重视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这个湖南与广西交界的山沟里,累计已走了102位达官显贵或饱读诗书之士,这些人都成了周氏族人的骄傲,大部分有出息的人这里都有画像将其存留以示后人。
当地人总结出了甘棠八景,包括昂山毓秀、清涧渔翁、甘棠晓读、独石时耕、山亭隐士、龟山夕照、西岭晴云、芳寺钟声。这既是对上甘棠村恬静优美风光的概述,又体现的是上甘棠村的浓浓古意,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亲自去寻觅一番。

江永县上甘棠步瀛桥桥头石级 微也足道a/摄影

江永县上甘棠村为“国保 ” 微也足道a/摄影

江永县上甘棠村从北槽门进,南槽门出 微也足道a/摄影
江永县上甘棠村从北槽门(局部) 微也足道a/摄影

江永县上甘棠村古石刻 微也足道a/摄影

上甘棠村古民宅风光(过道) 微也足道a/摄影

上甘棠村古民宅风光(一单元坊) 微也足道a/摄影

上甘棠村古民宅风光(挤女巷) 微也足道a/摄影

上甘棠村古民宅风光(石围墙) 微也足道a/摄影

上甘棠村古民宅风光(防洪堤) 微也足道a/摄影

上甘棠村古民宅风光(青石板路) 微也足道a/摄影

上甘棠村古民宅风光(四单元坊) 微也足道a/摄影
上甘棠村古民宅风光(五单元坊) 微也足道a/摄影

上甘棠村古民宅风光(一) 微也足道a/摄影

上甘棠村古民宅风光(二) 微也足道a/摄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