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门户铜仁市

铜仁市三江汇合处铜岩上耸立的金色跨鳌亭
微也足道a/摄影
【题记】2016年8月7日~15日,微也足道a单车与朋友雪阳居士等从湘潭出发,经长沙、益阳、常德、吉首、凤凰进入贵州铜仁开始了暑假自驾之旅。按先后顺序,我们游览了铜仁市、梵净山(江口县)、剑河县、西江苗寨(雷山县)、下司古镇(麻江县)、小七孔(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荔波)、荔波县、从江县、加榜梯田(从江县)、肇兴侗寨(黎平县)、隆里古城(黎平县)等景点,再经锦屏县、天柱县进入湖南合同县,继续游览了高椅古村(会同县)、洪江区、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洪江市)等风景区,最后经邵阳市洞口县、隆回县、邵阳县、邵东县,衡阳县、衡阳市,沿S61岳临高速回到原点。此次自驾总里程约3000公里,历经10个地、州、市和数十个县、市、区,沿途伟大中国的大好河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特撰系列博文以记之。
8月7日下午,我们从湘潭长途奔袭来到了贵州西部小城铜仁市,落定酒店后便迅速对铜仁市进行走读。
据了解,铜仁市由原铜仁地区铜仁县升级而成,原来的铜仁县现称碧江区,即铜仁市区。城区中心是在西往东走向的沅水与北往南走向的乌水交汇处,整个城市就是沿这“三江”水道两边构筑而成,并将城区一分为四,所以城中桥梁众多,而且形状各异,并逐渐成为城中之景,如锦江大桥,西门大桥、兴市桥、东山大桥、东门大桥等。值得提醒的是:沅水、乌水流过铜仁市市区时,铜仁人们改称为锦江,所以这里许多建设名称常加上“锦江”二字!
说奇道景,铜仁市内最突出的景观亮点首推位于三江汇合处河道中央铜岩上的那座金色的跨鳌亭了,他如今已成了铜仁市的标志。何谓“跨鳌”?就是科举时代的金榜题名。铜仁人相传,以前每逢乡试前,如三江汇合处沙洲现出水面,铜仁必有中榜者,因而沙洲俗称“挂榜洲”。后来,铜仁籍右参议蔡潮便根据这个传说修了一座“跨鳌亭”,每逢乡试前七日,铜仁的地方官就在铜岩上举行盛典,设宴款待应举之士,寄望铜仁学子“独占鳌头”。自建成以来,这跨鳌亭就成了铜仁人们为祈祷学子金榜题名烧香许愿的地方。
铜仁市的锦江大桥东端,就是老铜仁最繁华的地方,这里依然保存的古老的中南门古城楼及水运码头。从码头上了中南门,就是铜仁古城,只可惜我们进去的时候,古城正在进行翻天覆地的改造,估计改造完成后过去的明清建筑、四合院将是旧貌换新颜,与全国各地的古城将是大同小异!为何铜仁古城有这么多徽式建筑,如房屋外面都有高墙围着,正门前放有两个太平缸,大多是由正屋、两厢、石库大门和回廊,组成走马转角楼,形成三合天井。原来这里建筑都是几百年来徽籍商人在这里经商发财定居所建,所以商贾既带来了物质的文明,也带来了传统建筑文化。
我们最后来到古城后面的东山,这里是城中的最高处,山上建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川上亭、东山寺、雷神殿等,可以在此俯瞰铜仁全市。此时登高望远,你才会真正感受到铜仁既是一座山城,又是一座水城、桥城!

铜仁市西门大桥西端的锦江广场石碑
微也足道a/摄影 
铜仁市西门大桥交通系繁忙
微也足道a/摄影

正在修缮中的铜仁古城
微也足道a/摄影

铜仁市城区三江汇合处
微也足道a/摄影

铜仁市中南门楼廓
微也足道a/摄影
铜仁市锦江大桥(一)
微也足道a/摄影

铜仁市锦江大桥(二)
微也足道a/摄影

铜仁市西门大桥
微也足道a/摄影

铜仁市兴市风雨桥
微也足道a/摄影

铜仁市大江坪大桥
微也足道a/摄影
铜仁市城中东山寺
微也足道a/摄影

铜仁市中南门古码头
微也足道a/摄影

铜仁市内教堂
微也足道a/摄影

铜仁市城区东山上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微也足道a/摄影 
铜仁市城区东山上的雷神殿
微也足道a/摄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