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楚南第一桥

白果镇修缮一新的楚南第一桥雄姿
微也足道a/摄影
7月24日,从衡山县新桥镇看完新桥水库,我们一路沿省道314往东就到了白果镇。在经过涓水白果大桥时,发现此桥东端立有一块文穆题写的“楚南第一桥“石碑,估计这桥有点故事,于是靠边停车观桥。
初看此桥,就是一座新桥,新闻上说2014年5月1日才竣工通车。细看桥东端的虹茶亭,才知道原来这里有座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古桥,称白果”楚南第一桥“。
尽管原来的老桥不见了,但桥的故事还在。据说原桥始建于1492年,初建时为木质结构。因木料经受不住长年累月水的浸蚀,后改成了石板桥。
涓水上白果市最初的石板桥,据说桥长100余米,有9孔8墩,桥面石共227块,桥的两边石共148块。从石板桥两头往中间数的第三墩上各有一只铁蜈蚣,每当涓水涨到快到桥顶时,铁蜈蚣就会呜呜地叫起来,大不就再也不管往上涨了。为什么那两只蜈蚣有那么大的法力呢?原来是南岳山圣帝老爷来白果市(白果镇以前叫白果市)巡视时,特地派来的两只镇妖护水的蜈蚣神,专门用来对付以前在这里兴风作浪的两条孽龙的。民间传说就是这么有趣,不过别太当真就是!
以前的古桥宏伟壮观,是岳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但历史走到1958年,过人、马的石板桥要开始走汽车了,于是就将此桥改成了公路桥。后因修建年代久远,设计荷载标准较低,加之多年的风化、流水冲刷,到1997年又不得不进行大修。
维护此桥从1997年开始,1998年8月竣工。当时的衡山县委、县政府投资200万元,对大桥进行了加固与维护。维修后的桥面由原来的6米扩宽至12.5米,还把古桥打扮得焕然一新:桥面全是坚固的水泥结构,两旁人行道均为整齐的麻石栏杆,每个栏杆上端均安有彩灯,每至夜幕降临,彩灯齐放,熠熠生辉,火树银花不夜天,叫游人留连忘返。此外,桥的两端还配有气宇轩昂的石狮推,并重建了供游人娱乐和把酒临风的虹茶亭。只可惜这次维护仅过了十多年,2012年一场洪水又将大桥冲垮了三个桥墩,是天灾还是人祸就不得而知了。
为确保行人和车辆安全,衡山县于2012年随即对大桥进行了拆除,并投资960余万进行了新建。新桥全长102米,宽13.5米,7墩6孔,外面看是石砌的,其实桥面是钢筋水泥的。前年白果大桥通车后,很好地解决了白果地区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对提高沿线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从下游观楚南第一桥
微也足道a/摄影

楚南第一桥东端的虹茶亭
微也足道a/摄影

楚南第一桥东端的纪念碑(一)
微也足道a/摄影

楚南第一桥东端的纪念碑(二)
微也足道a/摄影

楚南第一桥12宽桥面(一)
微也足道a/摄影

楚南第一桥12宽桥面(二)
微也足道a/摄影

楚南第一桥东端的街道——楚南东路
微也足道a/摄影

楚南第一桥上游的涓水
微也足道a/摄影

楚南第一桥下游的涓水
微也足道a/摄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