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2016-06-19 23:17:12)
标签:

南薰山石屋

南薰山雷祖殿

雷祖殿陈百世

南薰山陈百世

南薰山陈连芳

分类: 湘潭纪实

南薰石屋雷祖殿

——这里是湘潭(34)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全手工打造        摄影/微也足道

 

     【题记】为让各地朋友在未定稿这儿能更好了解伟大湘潭,未定稿博客将陆续介绍一些湘潭本地的人物、风光、改革等情况,也许仅有图片,也许仅有文字,总之博文形式不拘,长短不定,旨在于记录生活,沉淀历史,传播湘潭,扩大影响!

 

        湖南省湘乡市白田镇薰峰村的南薰山山顶,坊间传说有一座纯手工打造的花岗岩“宫殿”(石屋)。据说建造者为当地一位年近8旬的陈姓石匠,且他为建殿吃住在山上已有16个年头。为验证此事,微也足道等 4人于2016年6月19日驱车专程前往调研考察。

        出发前,我们对南薰山一带的情况一无所知,全凭百度导航指引。结果可想而知,导航指引我们到了南薰山附近就无路可走了。面朝大山,我们只得不停地问路。因我们不是驴友,没有装备,也没有向导,上南薰山找“石屋”全凭感觉。最后,历尽千难万险、受尽千辛万苦才到达目的地。最要命的是,我们所走的山路根本不是路。因不知晓“石屋”的具体位置(仅以山中一突出石头为参照物!),几个小时的“山路”一行人全在草比人高的大山中穿行。虽说这南薰山仅500米高,但山中因根本没有路,有时连天也看不到,在这样的林子中穿行困难可想而知。不幸的是我们四人中有三个穿的是短裤,结果一路被山上的毛草和荆棘将小腿划得伤痕累累。即使是这样,我们当中没有一人说叫过半句苦,喊个半句累,真心为同志们的勇气和毅力点赞。

       在一阵气喘吁吁中,我们终于看到一条宽的砂石路了,原来期盼的目的地终于到了。高兴之余,一路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了!

       离石屋还有百余米的地方,建有第一道山门。山门约有15米宽,右侧是规划中供汽车出入的约4米宽通道(已装上铁门);左侧是一座凯旋门式的石拱门,拱门内宽约3米左右,门的两侧分别建有一个1.5米高的小石碑,但这碑我们叫不上名字。

      进了第一道门后,是一个较为开宽的停车坪(暂未硬化)。大约走进去30米左右,在停车坪的东南角山边上有一口山泉,立有“灵山古泉”的石碑。我们亲口尝了几口山泉水,味道甘甜可口。仔细往水里一瞧,还能看到许多小鱼。我们猜测是主人为防别人投毒而专门放养的。这古泉的碑做得很古怪,但我们没有细究就离开了。

      从古泉处再往上走数十米,路边山体内侧有一黑坳坳的巨石,上面刻有“保护文化圣地是为人之命脉”几个红色大字。继续往上,就到了第二道山门处。这道门制造比较简单,就是用红砖砌成的两个大墩子之间安一当铁门。铁门宽约4米左右。左半侧铁门是门内门的结构,平时要是大铁门关着,只需开小铁门就可供人出入。

       经过第二张铁门后,大约再前行10米左右,就到了“石屋”主体建筑的第一道门,即进山的第三道门处。这道门没有横跨在进山的大路上,而是建在山体一侧的“石屋”主体建筑最下面一层的前沿。在第三道门前大路的路边,主人自己立有一块长寿树碑,没多看。转过身,感觉面前的第三道门比前面两道门要紧凑,门洞宽约1.8米左右,门洞内嵌有一不绣钢材质的铁门。仔细端详这门,发出最上面的条石上有“灵山门”、“添一景”字样,但山门的两边没有对联,不过在门的基座两边都有石碑,上面文字都是建造者陈连芳(如今自称陈百世)所撰写,我们也没有细看。

      经过第三道门,沿20级石阶梯拾级而上,就进入了“石屋”的长廊。长廊依山体而建,长约20米,宽约3米,上面有条石盖顶,靠山体一侧全部嵌着石碑。长廊外侧由石门框或石柱支撑,仔细一看就能发现长廊是分多次建成的。长廊最左端最初建的是一张门洞,上面还刻有“百花门”三个字,而右侧的石柱长廊明显又是一种设计,石柱仅起支撑作用。

      从石柱长廊的西端一步步往上走就到了石屋的第二层平台,此时迎面而来的就是“石屋”原型。原来这“石屋”主体建筑叫“雷祖殿”,由三间约20平米左右的石室组成。殿内三间石室各摆放着一樽瓷质金色菩萨,看上去有点宗教场所的感觉。

        离开这石屋雷祖殿,才发现刚才上来的石碑长廊上还有两屋建筑,第二层主要是石屋建造者陈百世的生产工具用房,第三屋为他的生活用房。据说16年来,石屋的建造都陈百世老人就吃住在这几间屋子中,每天起早贪黑的就是凿石建庙,日积月累才有了今天这一大群石头建筑问世。

       在石屋雷祖殿的后面再上去又是一级平台,这里主要建有一座小石塔,石碑和利用山体巨石雕刻而成的弥勒佛像等。环顾上下左右这些石屋石级石柱石墙,我们发现全部由坚硬的花岗岩石材砌成。一个60岁以上的老人,风风雨雨坚持16年建这些石质建筑,不论有无意义,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典型。为此,我们特意奉上一点小意思,表示对他辛勤劳动的肯定。不过这老人不仅不说一声谢谢,反过来还嫌少了。在索要钱财这一点上,给我的印象极不好,但愿他是人老糊涂所致!!

       看完了这里所有的作品,我坐下来与石屋的建造者陈百世老人进行了亲切交流。他说建庙的初衷是他父亲临终前要他修缮一下南薰山保塌的雷祖殿。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60多岁之后他就一个人住在这山上天天凿石修庙,并坚持到今天。只是现在已有78岁了,身体不允许继续干体力活,修庙的工作也就变成了守庙了。在我们看来,陈百世老人所修之庙都是一些即兴之作,均没有事先设计(规划),像小孩玩积木一般,胡乱地用石头堆了一些所谓的石屋、石碑,大石头上刻了些文化水准不高的文字,总体衡量真的没有什么艺术性与多少宗教价值(但雷祖殿是已获国家宗教事务局认证的道教宫观!)。尽管这些石屋没什么艺术水准,不能给人带来多少美的享受,也没什么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会给人带来多少思想的启迪,但我们还是要为他的辛勤付出点赞!为他的执着精神点赞!!为他的长期坚守点赞!!!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在南薰山石屋雷祖殿上远望湘乡大好河山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第一道山门(正面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第一道山门(背面)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下面的灵山古泉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石刻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第二道山门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石碑(一)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的第三道门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石碑(二)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第一层石碑长廊(一)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第一层石碑长廊(二)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第一层石碑长廊(三)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第一层石碑长廊(四)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第一层石碑长廊(五)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修造者陈连芳居住处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第一层石刻(二)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第一层石碑(四)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庙门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石炉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石屋(一)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石屋(二)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石屋(三)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石屋(四)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佛式建设(一)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佛式建设(二)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佛式建设(三)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石屋建造都陈连芳(自称陈百世)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建设用花岗岩取材处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登南薰山石屋雷祖就是在这样的草丛和树林中穿行(一)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登南薰山石屋雷祖就是在这样的草丛和树林中穿行(二)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登南薰山石屋雷祖就是在这样的草丛和树林中穿行(三)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登南薰山石屋雷祖就是在这样的草丛和树林中穿行(四)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到这里就离南薰山石屋雷祖殿不远了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看到这石刻就知道离南薰山石屋雷祖殿很近了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南薰山石屋雷祖殿上看进殿的第二道门       摄影/微也足道

这里是湘潭(34):南薰石屋雷祖殿

南薰山石屋雷祖殿上看进殿的第一道门       摄影/微也足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