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西:永宁古桥客家记忆

标签:
永宁桥铜鼓县永宁桥铜鼓永宁桥永宁古桥定江河永宁桥 |
分类: 神州大地巡游 |
永宁古桥
走近石拱桥,第一眼就看到了位于桥北护栏端点石狮子下的县保石碑,这才知道这桥叫永宁桥,始建于清朝雍正甲寅年(1734年),乾隆年间被洪水冲毁,嘉庆十年(1805年)又进行了重修。公元1983年12月,被铜鼓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上石拱桥,发现桥面全由花岗岩条石铺成,其表面因历经数百年已被踩磨得十分光滑,但没有车辆碾压的痕迹。站在桥边,俯视桥身,发现这桥全由花岗岩堆砌而成,且缝合处显得十分精致与整齐,虽历经近三百年,看上去依然十分结实。
据了解,永宁桥长54.7米,宽5.1米,高11.7米,拱跨12.2米。因拱桥两端高于路面,于是都要铺设踏步,其中:南端17级,北端12级。桥墩平面有刀刃形分水墙,上部带有装饰性顶爪。丰水时节,横着站在桥面上朝上游远望,桥墩仿佛就是两艘并肩前行披波斩浪的船只,让你的思绪随奔腾不息的河水激动亢奋。
据《铜鼓县志》记载,永宁桥是早年聚居在这里的客家人所建,桥名寓意世代永远安宁、幸福、祥和之意。据说,以前居住在这里客家人友好忠厚,对过往路人十分客气,进屋歇息或讨碗水喝都不成问题,故客家人在这里过得还算祥和安逸并远离战乱。
永宁桥历史悠久,已成为铜鼓县城历史的象征与文化标志,县城永宁镇也因此得名。铜鼓人民对永宁桥有着深厚的感情,认为他是铜鼓历史的缩影,铜鼓发展的见证者!
几百年来,永宁桥历经无数次的水患依然不倒,说明工程质量优良;几百年来,这桥面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双看不见的脚印,这些脚印里,有清代的,有民国的,有新中国的,更有现代的.....这些足以让人对它产生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如今,这石拱桥不仅是那些沧桑岁月的见证者,亦是这小小县城长大的每一个客家人后代成长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