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青山黑麋峰

黑麋峰长沙天气雷达站
微也足道/摄影(手机拍摄)
2016年1月2日,当游览完长沙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后,我们又驱车直奔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
从铜官窑遗址考古公园到黑麋峰山顶约30余公里。我们一路依导航及路标指引,很顺利就到达了设在黑麋峰半山腰的山门。在这里,每人花28元钱购得门票后,我们又一路沿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盘旋而上,时而穿梭于森林之中,时而奔走在村舍店铺之旁,约一刻钟左右的功夫最终到达了黑麋峰抽水蓄能水库大坝。原以为汽车只能开到大坝周围,问路边的帅哥小贩后得知,驱车可以直达天气雷达站。于是,我们返回车内依计而行,结果又花了十余分钟终于到达了黑麋峰的最高点,这一下真还省了不少体力!
据资料介绍:黑麋峰海拔590米,是长沙市方圆40公里内的最高峰,被誉为长沙市第一峰。这里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38处,有天然洞穴、象形山石、溪中异石等自然景点。山上有峰北竹海、南岭松涛、云雾茶山及薜荔石岩等独具特色的森林景观。这里山清水秀,空气特别清新,故有“天然养吧”之称。
黑麋峰小小的山顶上驻扎有两个机构:一个是长沙天气雷达站,一个是黑麋峰古寺。本人不信佛,但对技术特别感兴趣,决定先到天气雷达站看看。
长沙天气雷达站建筑为一造型奇特的塔楼。上下塔楼并排有两部电梯,电梯井位于塔楼的中间。当不用电梯的时候,还有一旋转型楼梯供工作人员上下使用。塔楼的上面为足球状屋顶,中间为碟状屋檐,远看仿佛就是一巨大的盛接屋顶球体的盘子。在碟状体下方,是三层倒锥柱型工作用房,锥台的最下层则是一环形室外观光走廊。建筑的下端,好似一个三角架,牢牢地将上面的球台建筑托起,整座建筑看上去就像一棵耀眼的明珠矗立在黑麋峰之巅。
据了解,长沙天气雷达站由中国气象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所用多普列勒天气雷达有14个雷电定位监测系统,与现有的大气监测网组成了全省最先进的中尺度立体监测网,加强了对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大大提高了湖南对暴雨、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水平,提高了湖南防灾减灾、防汛调度指挥决策能力。
据介绍,长沙天气雷达站采用的是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与美国洛克西德·马丁公司合作生产的CINRAD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探测半径为230公里,最大可达到460公里,能全天候跟踪、测量和预警暴雨、龙卷、冰雹等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长沙天气雷达站2001年投入使用时,是当时全国定点组网雷达站中观测环境最优良的站点之一。
我们乘电梯登上黑麋峰天气雷达站塔楼后,感觉要是天气晴好的话,整个长沙城将会一览无余。如果只是往附近瞭望一番,最显眼的是山下的抽水蓄能水库,那一池湛蓝色的湖水如明镜一般,清澈透明,让人心旷神怡。再看看远方的群山与城乡,民居星星点点,田畦纵横交错,尽管已是寒冬,但庄稼郁郁葱葱,山间田野里到处生机勃勃,一派气象万千的景象。
下了天气雷达观测塔楼,我们来到了他南边的黑麋峰古寺。据说该寺始建于唐玄宗年间(公元712—755年),明万历四年获尊长沙地区佛教四大圣地之首。不过如今看到的黑麋峰古寺其实并不古,据说只有那对汉白玉的石狮子才是有点年纪的文物,其余基本上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新修建的。如大雄宝殿、三圣殿、弥勒殿等,其实都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为了恢复古寺的文化底蘊,这些年特意新建了七佛塔,展示了黑麋峰古寺先祖普光和尚其墓穴中由吕洞宾手书的“佛”、“寿”等字石,唐高僧书法家怀素的墨迹字碑等。对于我等非佛教徒而言,我既不烧香,又不拜佛,进庙观只是看看热闹而已。当然,如果您是一虔诚的佛教信徒,来黑麋峰欣赏一番朝霞落日,听一听晨钟暮鼓,再休养点天地灵气,悟一会佛理禅机,也许是一件十分欣慰的事!
从黑麋峰下来后,刚好遇上了一场大雨。本想绕水库一圈,我们发现环水库的公路被封锁,只得放弃。在一片烟雨朦胧中,我们告别了黑麋峰水库。一会儿,汽车就遁入了黑麋峰茂密的森林公路中,不见了踪影。

黑麋峰长沙天气雷达站招牌
微也足道/摄影(手机拍摄)
黑麋峰长沙天气雷达站建筑造型独特
微也足道/摄影(手机拍摄)

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 微也足道/摄影(手机拍摄)

黑麋峰古寺(新建的古寺)
微也足道/摄影(手机拍摄)

从长沙天气雷达站塔楼上鸟瞰黑麋峰古寺
微也足道/摄影(手机拍摄)

黑麋峰七佛塔园
微也足道/摄影(手机拍摄)

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招牌
微也足道/摄影(手机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