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文庙县学坊

江西省最大的文庙——赣州文庙
摄影/微也足道
【题记】2015年10月1日~4日,趁共和国境内高速免费及国庆假期打折后还有4天的大好时机,单车双人自驾从湖南湘潭、经江西赣州,到了福建龙岩、漳州等地,行程2000余公里。一路上去了江西赣州瑞金,福建上杭古田,福建南靖土楼,龙岩连城冠豸山,江西赣州古城等地。一路所见所闻,令俺大开眼界,特以系列博文以记之。
4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赣州文庙。之所以想看看文庙,一则因为俺也算是个读书人,到一个地方看看文庙显得很知性,因古代一般县学坊也是祭孔场所(文庙),看看文庙也就能对这个地方的教育发展有所了解;二则俺在湖南游览过二次保存最好的宁远文庙,听说这赣州文庙是江西省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文庙,更想对比一下看看!
可惜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正好碰上赣州文庙大修不对外开放(买联票的时候可没有提醒哦!),我们只能在文庙前的广场停留一会。文庙前广场空间很大,有停车坪、垃圾站等生活设施。古时文庙前,一般建有四柱三门的棂星门,不过我们仔细端详后感觉是现代补建的。过了棂星门,前面有一个泮池,也称“跃龙池”,从池上面经过的桥现称状元桥(以前称“跃龙桥”),再登上若干级台阶就到了大成门!只可惜不开放,我们只能往里窥视一下那著名的大成殿,其余的文庙建筑就很难看到了。
在这里想看慈云塔也是只能远眺。因放假,厚德路小学大门紧闭,谁也无法进去近看。我转到厚德路小学在海会路那边的大门前,也是铁将军把门,想通融一下都无法找到对象。于是,我们只好在此打道回府,宣布闽赣之行的全部行程结束。
以下知道来自百度:
赣州文庙整个建筑群分为三组,采取平行轴线方式布局:中轴线上有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东轴线上有魁星阁、尊经阁;西轴线上有节孝祠。这些建筑后来有一些已经没有了。按古代的建筑习惯,一般是坐北朝南,但赣州城内有相当一部分古建筑的中轴线,都是南偏东30度以上,像郁孤台、文庙就属一例。其原因是为了使建筑物的中轴线正对峰山主峰,以构成对景。文庙的建筑群,主要建筑于主轴线上,并由围墙结合建筑物形成院落。在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利用东庑和名宦祠、乡贤祠,将屋面连成一片,形成了一座具有南方建筑特色的天井式院落。
进入文庙大门,就看见大成门。因为孔夫子被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所以这个门就叫做“大成门”。两边是“官厅”,官员来了,在这里休息。进了“大成门”后,两边是厢房,是学生读书的地方。现在左边厢房安排了赣南客家民俗风情展,右边厢房主要是卖一些古字画、钱币及一些古玩。正前面就是大成殿,其后面有崇圣祠、节孝祠。
大成殿是整个文庙的精华所在,大殿构筑于高1.5米的台基之上,占地约750平方米,殿高13米,是目前赣南保存最大的一幢古代建筑。大成殿的木梁架结构与文庙建筑群的其它建筑有所不同,采用大木和斗拱,颇具地方特色。而这些异形雕花拱,不仅起到了承重构件的作用,而且有着极强的装饰效果。大成殿的瓦面用的是景德镇的高温彩瓷琉璃瓦。用瓷器作瓦面,这是赣州独有的,是孤品,连北京故宫的瓦面都是陶的。
在大成殿正面的塑像是孔子,这尊孔子的塑像是帝王装。孔夫子的两边的四尊塑像,叫做“四佩”,是古代比较有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子思、孟子、曾子、颜子。后面有十二位塑像是“十二哲”,即十二位比较有代表性的哲人。
慈云塔又名舍利塔,位于赣州城东,是一座典型的宋代高层楼阁式砖塔,为赣南古塔中的佳作。是古代慈云寺的附属建筑。该塔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等部分组成,塔原高42米,现高49.9米,塔身平面呈六角形,共9级,塔中心空。据考证,该塔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距今已有980多年的历史。该塔原来位于慈云寺内,故名“慈云塔”。此塔原来有登临远眺的功能:木构件及出檐回廊每层用平座挑出塔身以外,便于人们伫立和行走,形成回廊,供游人登塔赏景。清光绪23年(1906年),廊檐木板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留下孤塔一座。195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慈云塔”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赣州市政府拨款对慈云塔进行了维修复原。

赣州文庙前广场、泮池和状元桥 摄影/微也足道

从赣州文庙里面看泮池(跃龙池)、状元桥(跃龙桥)、棂星门、厚德路 摄影/微也足道

赣州文庙正在维修,戟门上贴着告示闭门谢客
摄影/微也足道

赣州文庙大成门紧闭,里面正在维修
摄影/微也足道

大成殿的屋顶盖的是高温彩瓷琉璃瓦,比北京故宫的陶瓦要高一档次
摄影/微也足道

赣州文庙还是“国保”呢!
摄影/微也足道

赣州文庙大成门前的戟门
摄影/微也足道

赣州文庙里的石狮子估计有些年头了 摄影/微也足道

赣州文庙往厚德路小学的入口可看到慈云塔 摄影/微也足道

赣州文庙附近的塔,要进海会路厚德路小学校园里才能上慈云塔
摄影/微也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