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鄂西自驾: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2015-10-13 22:15:51)
标签:

襄阳古城

小北门码头

临汉门

罗家码头

襄阳古城墙

分类: 神州大地巡游

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鄂西自驾: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襄阳古城小东门码头的临汉门        微也足道/摄影

 

    【题记】2015年8月12日-16日,单车两人自驾鄂西的宜昌三峡、神农架林区、十堰武当山、襄阳古隆中、荆州古城等地,行程1900公里,一路所见所闻收获颇丰,逐用博文以纪之。

 

        2015年8月16日,我们6点多就起床,然后从南山宾馆驱车沿檀溪路、襄樊汉江长虹大桥右侧匝道(环城西路)前往襄阳(2010年以前叫襄樊)檀溪码头、罗安码头、小北门码头看襄阳古城墙。因滨江路沿线停车不方便,只好将车停在夫人城角楼的护城河空地上!

        襄阳古城位于汉水中游南岸,现存古城墙主要位于罗家码头与小北门码头之间的滨江大道东侧,以临汉门为中心,长约2公里左右。其中,临汉门是襄阳城墙唯一留存至今的比较完好的城门和城楼。

        据了解:明洪武初年,卫国公邓愈守襄阳,在整修旧城的同时,并将东北隅城垣扩展至江边,增辟二门(大北门、震华门),连同原有四门,各建城楼一座(今仅小北门城楼岿然独存)。六个城门(东门曰“阳春”;南门曰“文昌”;西门曰“西成”,小北门曰“临汉”,大北门曰“拱宸”,东长门曰“震华”)外各有瓮城,东、南、西三门的瓮城外另有子城,瓮城、子城外各设吊桥(后改石桥)。

        襄阳古城垣周长7.6公里,平均高8米,宽10米左右,用土层层夯筑,外用大块青砖垒砌(今仅存小北门,大北门和襄阳公园附近各一段)。城北以汉水为池,东、南、西三面凿有城濠,濠宽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终年水波潋滟,俨若平湖(今襄阳公园用以供游客泛舟),全国罕见。由于城高且固,濠宽且深,加之汉岘天设,山川环卫,是以号称“铁打的襄阳”。

        2001年6月25日,襄阳城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前往城墙游览时间较早,登城墙的售票处(票价5元)还未开放,我们只好在小北门(临汉门)内的临汉门公园瞧一瞧就走人了。从江边进临汉门往南就到了“明昭台”,沿途都是仿明代建筑的步行街——北街,因时间太早大多没开门营业。在滨江路古城墙面临汉江一侧,如今已改造成临江观光带。

        我们去看古城墙时,正逢襄阳市搞什么千人泳渡汉江邀请赛,许许多多的泳渡爱好者齐聚襄阳小北门码头,尽管还未到正式比赛时间,但汉江边早已是人头攒动,先行下江试水者三五成群地在汉江中披波前行,这种独特的风景算是此行的意外收获吧。


鄂西自驾: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襄樊汉江长虹大桥南端一角         微也足道/摄影
鄂西自驾: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襄樊汉江长虹大桥如长虹卧波         微也足道/摄影

鄂西自驾: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襄阳汉江边的罗家码头          微也足道/摄影

鄂西自驾: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襄阳古城墙夫人城阁护城河空地上的晨练者           微也足道/摄影
鄂西自驾: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襄阳临汉门(小北门) 处的城墙         微也足道/摄影
鄂西自驾: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襄阳古城墙一角          微也足道/摄影

鄂西自驾: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2006年修复后的襄阳古城墙          微也足道/摄影
鄂西自驾: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远处城墙上的楼阁为夫人城楼阁         微也足道/摄影

鄂西自驾: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襄阳古城墙原貌           微也足道/摄影
鄂西自驾: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襄阳古城墙保存最完好的临汉门(小北门)         微也足道/摄影
鄂西自驾: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襄阳古城墙临汉门(城墙内称“北门锁钥”)           微也足道/摄影
鄂西自驾: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襄阳古城墙临汉门外称小北门码头         微也足道/摄影
鄂西自驾: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襄阳古城墙临汉门外的小北门广场            微也足道/摄影
鄂西自驾:临汉门观铁打的襄阳
襄阳古城墙临汉门与明昭台相连的北街(仿明代古街)        微也足道/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