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株洲上林寺

株洲市上林寺
手机摄影/微也足道
2014年12月21日,晴,朋友来电问询是否到郊外逛逛,并推荐了位于株洲市石峰区的九郎山,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从家前往九郎山,距离不算太远,约30公里。我们从国道G320走株洲时代大道下,过株洲市内的韶峰路,再左拐上林寺路就到了。快到九郎山时,进山的路上有一四柱三门水泥花岗岩砌成的山门横亘道路中间,上有“上林寺”三个大字。过了这里,驱车几分钟就到达了佛门胜地上林寺停车坪。前往九郎山必经上林寺,于是我们决定先到上林寺看看。
上林寺是一座依山而筑的建筑群,沿山势呈层层向上的阶梯状。据我所知,上林寺原名上林道院,始建年代久远难考,隋唐时即已兴盛。唐末变为上林庵,成为佛教场所,清末更名为上林寺。如今所见的上林寺,是2003年重新修建,2007年重新开张的,实为一座旧式样新建筑。目前,上林寺的住持是一位华中科技大学EMBA硕士研究生,不简单啊!
上林寺建筑群中位于最下面的大殿离地平面有30余级台阶,进出共有三张拱门,正门上方悬挂有鎏金的“上林寺”牌匾。起初,俺以为上寺林仅为一小庙,进去后发现规模还不少,估计占地有10多亩。设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方丈室、藏经殿、三圣殿、接引殿、千手观音殿、伽蓝殿、禅堂、斋堂、客堂、祖堂、钟鼓楼、居士楼、等主体建筑和放生池、功德碑、凉亭、迴廊等附属建筑。各殿堂依山据势,错落有致、对称有序、红墙黄瓦、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穿过上林寺大殿后,紧连着就是一百平米大小的放生池,池上并排有三座三米多宽的石拱桥与后面的寺庙院舍相连。因天气较冷,我们伫立桥头上久久寻觅,也没看到被放生的乌龟、王八之类的小动物出水呼吸。离开放生池,我们又继续往上走,经过十多级台阶后,来到了天王殿。
天王殿为两层仿清代飞檐斗拱红墙黄色琉璃瓦式的典型中式建筑,大殿前墙上开有三张大门,分别供施主祭拜与游客过路之用。殿内按佛规摆放着一尊弥勒佛像与若干功德箱。天王殿左右两边则是现代砖混三层结构的建筑,主要供僧侣办公、和尚与居士等食宿之用。
我们听着缭绕不绝的梵音穿过天王殿,发现与后门正对着3米远的地方有一座九层之高的浮塔,估计有十来米高,不过好象有点倾斜,不知有没有危险。绕过浮塔,往上攀爬约九十级台阶后,就到了大雄宝殿。大殿的右边建有地藏殿、左边建有圆通宝殿。因我对佛教的庙宇兴趣不太,几步跨过去后,就去寻找其后是否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此时环顾左右,但见两边又是一些僧侣用房、九龙神泉及卫生间等设施。咱既然不信佛,就没必要多去打扰这佛门清静之地,于是俺继续住后山攀爬。
再往后山走,忽然发现一片墓地。原来这是一个3亩左右的公共墓穴用地。墓穴设计成十五排,每排约有30个左右的待售墓穴。为何寺庙里要建这样一个东东,当初俺不是很明白。后来才知道,这寺庙乃某公司花2000余万援建的,为收回投资于是就在最后面修了百多座墓穴供社会有偿使用(与一般的公共福寿陵园属性相似)。这些墓穴因借宗教之力进行促销,估计销路良好,但价格不菲。
寺庙还可以搞创收,一般的善男信女很难理解。如这里的地藏殿搞次大型活动要3万元左右,各大殿两边所建的居士楼与城里的楼盘一样可以分单间出售或供施主留宿,后面的墓穴一样可以向社会出售。另据了解,这上林寺还有一种佛教文化培训班叫“打七”,当你心存忧郁久解不开,可以报名参加这里为期7天的“打七”培训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拜忏、诵经、念佛(即每天5忏、6经和10000声佛号)。当然,一切费用自理。有人说这里的住持有辆奥迪,后经证实为一辆XX牌越野车。不过,这里的住持天天在外面跑,一般的法师与信徒是很难与之见上一面的,可见寺院经济十分活跃。南无阿弥陀佛!
刚好,寺庙最后面有一条路与九郎山相通的小道,我们就这样告别了上林寺,前往九郎山。

上林寺路上的上林寺牌楼
手机摄影/微也足道

上林寺天王殿 (一)
手机摄影/微也足道

上林寺天王殿(一)
手机摄影/微也足道

上林寺内的僧侣、居士用房(一)
手机摄影/微也足道

上林寺内的僧侣、居士用房(二)
手机摄影/微也足道

上林寺内的九层浮塔
手机摄影/微也足道

上林寺从天王殿往大雄宝殿的90级台阶 手机摄影/微也足道

上林寺内的大雄宝殿 手机摄影/微也足道

上林寺内向社会公开举办“打七”培训的地方
手机摄影/微也足道

上林寺内的园通宝殿
手机摄影/微也足道

上从大雄宝殿俯瞰天王殿
手机摄影/微也足道

上林寺大雄宝殿后的公共墓穴
手机摄影/微也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