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痕迹

塔布隆寺仅存的没有被大树所包围的古建筑 摄影/未定稿
我们从东门坐中巴车出吴哥城,与从南门进去一样,依然是从一张保存相对完好的塔门出来。回头看东门入口大道的两边,一边是英俊潇洒、和蔼可亲的修罗(善神)石雕,另一边则是长相丑陋、凶狠好斗的阿修罗(恶神)石像。据说这些雕像全是当年的原物,只是部分雕像的头颅下落不明,只留下光秃秃的躯干。
我们乘坐的中巴车从东门出来后,过护城河向南拐一点就来到了咱中国人最熟悉的电影《古墓丽影》外景地——塔布笼寺(Ta
Prohm Temple)。只可惜我没看过这部电影,来此之前也就没有任何概念。
据了解,塔布笼寺是由高棉国王加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为祭祀他母亲修建的。他位于吴哥城胜利门的东南方,整座建筑按照具有庙宇和修院双重功用设计,为古典巴戎建筑风格。经过700多年的风云变幻,如今原来的石头建筑已被大树的根部穿透或包围,寺和树都成了风景。
进入塔布笼寺的塔门,也许在柬埔寨导游看来,这些地方并没有太多值得停留的意义,于是一个劲地催促着我们快跟上……如今回过头来,脑子里留下的只是一些卡波克树(Kapok)包塔的印象。其实,如果在那些被大树包裹或覆盖的地方多绕几圈,细细地审视一番盘根错节的真谛,你才会从那些破旧的建筑中看出塔布笼寺曾经辉煌的古代文明。
来到塔布笼寺开阔的前坪,眼前的情景确实让我惊叹。这里墙和塔等到处都被卡波克树粗大的树根茎干盘结缠绕。那些像蟒蛇一样粗壮的树根、树茎爬伸到屋顶,缠上梁柱,探入石缝,裹起回廊,攀上门窗,几乎与庙宇浑然一体。有些大树看上去三四十米高,树根下的石墙看起来微不足道,如同偶然滚落到此的石块一样自然。
穿梭于塔布笼寺的墙、塔和回廊之间,我发现那些树根的盘绕与古寺的坚持,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也带给我深深的震撼,这里记录的不就是时间的痕迹?石头坚硬,但树根只找缝隙突破,或干脆将石头包起来,天长日久让你徒唤奈何。石头再硬但没有生命,但树根是有生命的,树根战胜石头建筑需要的只是时间的较量。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力量在这里交替循环。人类征服自然,建造了寺庙,之后弃之不用,自然就开始主宰人类,慢慢地将寺庙毁坏。这树与寺之间不就是一场与时间的竞赛,一场纠缠了数百年的爱恋,一旦谁离开了谁,等待他们的只有灭亡。
吴哥窟东塔门出口
摄影/未定稿
吴哥窟东塔门出口处两边的修罗、阿修罗石雕像
摄影/未定稿
从南边这个塔门走入塔布隆寺 摄影/未定稿
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南塔门前来塔布隆寺参观
摄影/未定稿
塔布隆寺废墟一角
摄影/未定稿
塔布隆寺广场废墟一角
摄影/未定稿
塔布隆寺的石墙被这种树根乘虚而入
摄影/未定稿
塔布隆寺被树根包裹的石墙(一)
摄影/未定稿
塔布隆寺被树根包裹的石墙(二)
摄影/未定稿

塔布隆寺被树根包裹的石墙(三)
摄影/未定稿

塔布隆寺被树根包裹的石墙(四)
摄影/未定稿

塔布隆寺被树根包裹的石墙(五)
摄影/未定稿

塔布隆寺被树根包裹的石墙(六)
摄影/未定稿

塔布隆寺如今大部分都成了这样的废墟
摄影/未定稿
塔布隆寺的廊柱、墙壁上随处可见这样的石刻
摄影/未定稿
塔布隆寺正倒西歪的走廊
摄影/未定稿
塔布隆寺用红色砂岩砌成的走廊
摄影/未定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