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山——长株潭绿心
这里是湘潭(5)

昭山远眺——九华经开区
未定稿/摄影
【题记】为让各地博友通过本博更好了解湘潭,微也足道将陆陆续续介绍一些湘潭本地的人物、风光、改革等情况,也许仅有图片,也许仅有文字,也许既有图片又有文字,总之形式不拘,长短不定,目的在记录生活,沉淀历史!
城市发展中,水泥森林成长得最快,青山绿水则日趋减少。可喜的是,在长株潭三座城市交汇处,省级风景名胜昭山景区依旧保存完好,如今被誉为长株潭的“绿心”。甲午年孟春,与好友两家驱车前去昭山又漫步了一回。
昭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突兀挺立在湘江东岸。在地理上位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结合部,地处三市“Y”字形中心点,扼三市水陆交通咽喉,与三市市中心公路均距不超过15公里,是湘潭市的北大门,有长株潭“金三角”之美称。
走进昭山,迎接我们的先是一条笔直宽阔的四车道旅游大道,只是风景区管理者已广而告之,未经允许一律不准驾车进入。其实,我们是特意来散步的,多走几里路一点也不介意。相反,旅游大道两边峻秀挺拔、遮荫蔽日的樟树,山坡上次第盛开的灿烂桃花,加上轻风拂面,花草之香沁人心脾,更令人心旷神怡。
沿着新修的旅游大道前行400米左右就到了湘江边,安放在路边的景区标志性石碑十分醒目地屹立在江岸,惹得大伙兴致勃勃地与之合影。站在这里远眺,对岸九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湖德文化公园、湘江滨江大道九华段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一览无余。据湘潭城市发展规划,昭山管委会与九华经开区之间不久将兴建一座通达两岸的昭华大桥,届时天堑变通途,来往两地仅需几分钟的功夫了。
沿湘江边的旅游公路继续往前走几分钟,就到了前往昭阳古寺的老入口了。以前来昭山,都是从宋家祠堂边古蹬道上山,虽陡峭但路程近。这次特意绕道山麓下的小径先到湘江边嬉水,然后再从旧时走水路上岸的地方——将军渡入口——前往昭阳古寺。
前往昭阳古寺的石板路修筑得很整齐,他们都是前人捐资修建的,沿途有许多石碑就记载着乾隆、嘉庆等朝代捐建者的姓名。据说,如今这里的每一块麻石板都成了文物保护对象。其间,遇到学校一女同事的先生带着几位美女也在登山,顿时感觉这世界真小,就是游走在这城市的边缘,都市的浮华和喧嚣还是让人目不暇接。
昭山不高,海拔仅185米,但视界极为开阔。在山巅的昭山寺始建于唐代,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昭山山水毓秀,景色宜人,是古潇湘八景之一“山市晴岚”所在地。当然,这主要得益于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山市晴岚图》问世,而明宣宗的题诗“湖天雨过晓色开,满市晴岚带烟树”只是起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吧了。
也许来昭山次数太多,我们一行人对这里从北宋以来就称颂的什么老虎听经、狮子啸月、桃林花雨、双井听泉、石港远帆等景致已熟视无睹。在“双井听泉”处休憩时,恰逢一老者在为年轻人算命,朋友还想看看热闹,俺唱了个大喏后就笑呵呵地离开了,因为俺是一个典型的唯物主义者!
岁月荏苒,北宋久矣,古老的昭山早已离我们而去。一路上隐约可以感觉得到,这些年昭山管委会对景区的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沿途拆迁后留下的大量残砖碎瓦都没有及时清理就是见证。昭山人要着力打造人文昭山、运动昭山、养生昭山、富居昭山的新“山市晴岚图”,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昭山风景区纪念碑
未定稿/摄影

昭山风景区导游图
未定稿/摄影

昭山风景区旅游观光大道入口(没有建门楼牌坊)
未定稿/摄影

山巅昭阳古寺组图
未定稿/摄影

景区古老的石板路与捐建碑组图(一)
未定稿/摄影

景区古老的石板路与捐建碑组图(二)
未定稿/摄影

好友在双井听泉景点处围观算命先生
未定稿/摄影

昭山中间的千手观音寺香火不旺
未定稿/摄影

景区早期的宣传牌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见证
未定稿/摄影

古蹬道入口处的景区标志,是否有点土冒?
未定稿/摄影

将军渡边一叶小舟,仿佛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未定稿/摄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