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炎帝陵,但是没烧香

炎帝陵墓行礼亭(1988年修复开放)
摄影/微也足道
2012年10月27日陪同太太游览炎帝陵,屈指算来这是第四次到炎陵县鹿原陂了。记得初次来这里,面对眼前的一切都是惊艳,内心充满着对史祖炎帝无比的崇敬。如今来的次数多了,那种神秘感在逐渐减弱,对其景仰的心态也在不断消褪,但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却显得更亲切了。倘若伫立于那高高的圣火台上,远观圣地洣水环绕,山峦迭翠;近看帝陵金碧辉煌,古树参天。面对如此秀丽的景色,即使来此“祭祀”再多,估计也不会心生倦意。
炎帝被尊称为“神龙氏”,传说是我国上古时代杰出的部落首领,农耕文化的创始人。在炎陵这个地方建殿致祭,据说有上千年的历史。历代以来,民间祭祀绵绵不绝,延续至今。如今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官方祭拜也逐渐盛行,这些年湖南省的主要领导人都来这里举行过公祭,其目的除崇敬先祖之外,无外乎进一步弘扬中华文明,让炎帝“为天下先”的无私奉献精神,以民为本的亲民务实精神,“贵和尚中”的公平和谐精神,勇于探索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在现代人看来,炎帝有六大功绩:一是将原来的刀耕火种改为烧荒垦土,刺穴播种,增加了粮食产量,解决了饥饿问题,也提高了自己的领导威信;二是学会了冶陶,即将陶土通过烧制后变成坚硬锋利的刀斧器具或陶制炊具,增强了生存技能,也提升了族群的生产力水平;三是建立起了物物交易制度,刺激了生产与技术的分工,繁荣了市场经济;四是学会了利用天然植物作药开展治病救人,使古代药学初具雏形,也彰显了自己的药学学术水平;五是发展了八卦学说,初步建立起人文地理概念,增强了自己的科学预测能力;六是制作礼乐器具,建立了礼仪规定,团结了族群先民,促进了社会文明,也巩固也自己的统治地位。
如今的炎帝陵,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升温,其相关设施的重建或扩建规模越来越大,给人的感觉是愈来愈气派。1986年以前,所谓的炎帝陵殿及其附属设施基本上荡然无存,如今游客或香客所看到的炎帝陵殿、神龙大殿、行礼亭、御碑园、墓碑亭、咏丰台、圣火台、圣德林、公祭广场、朝觐广场、圣德广场的、祭祀大道都是近二十余年炎陵人民的杰作,严格地说都是些新修的假古董,其作用主要是让你怀旧谒祖的同时,引导你多出点“银子”,并“代表”炎帝及炎陵人民对你的虔诚表示感谢。纵然你对炎帝万分敬仰、不过你想在这里要烧柱香、许个愿,那也得先买张门票并留下不菲的香火钱。总之,一切以钱说了算!既然这种香烧祭祖的形为已衍变成撮钱的鬼把戏,渐渐地像微也足道也之类就习惯不给“死菩萨”烧香,不给“死菩萨”磕头了!这就叫你有政策,俺有对策哈。

神龙大殿(2002年新建的仿古建筑)
摄影/微也足道

神龙大殿一角 摄影/微也足道

御碑林里的民祭碑
摄影/微也足道

御碑园轴线中心的九鼎台 摄影/微也足道

咏丰台
摄影/微也足道

微也足道家乡湘乡市人民捐献的圣德林
摄影/微也足道

御碑林里的御祭碑
摄影/微也足道

圣火台
摄影/微也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