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良知与责任
——读张健伟新著《江声解码——湘潭江声实验学校发展记实》有感
微也足道/原创

题图设计:微也足道
一所学校办学的成功,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注定要有一段拼搏奋斗的历史。笔者常感到,一些创办时间不长的民办学校,给人的印象往往只有漂亮的大楼、空洞的宣传、高昂的收费……实话实说,要是见到这类学校标榜自我的宣传资料,笔者一般会本能地排斥。前些日子,朋友送我一本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江声解码——湘潭江声实验学校发展记实》一书,那时想这大概又是一本哗众取宠、自吹自擂的教育图书,加之前些日子忙于教学事务也没时间细看,于是翻了翻就将她束之高阁了。今日得宽余,我又随手拿起“江声解码”一书仔细读了几章,这才发现此书一点也不落俗套,并不得不改变以前那种不屑一顾的看法,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求真意识与饱满激情。
要全面了解一所学校,观察必须有广度,“江声解码”做到了。书中作者先以全景式的视角介绍了学校的景观与文化,开门见山地让读者对江声有了概貌式的了解。接着,作者从采访入手,通过与校长面对面的交谈,继而向读者全面展示了江声学校的发展历程,让读者对江声的“来龙去脉”与校长的治校方略有了更准确的把握。然而,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校长治学理念的简单认同上,而是历经半年深入到教师当中、学生当中去耳闻目见加以证实。于是,读者才有机会通过本书了解到江声学校管理的特色在哪里,教师的优势在哪里,学生的潜质在哪里,课堂的活力在哪里,课外的热点在哪里等。
要深刻剖析一所学校,思考必须有深度,“江声解码”做到了。本书名曰“解码”,顾名思义就是要将一些外人不太了解的东西通过作者的采访与思索再呈现给读者。作者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熟知教育的本质与真谛,写作上当然不是简单地人云亦云。通过“解码”,作者高屋建瓴地总结了许多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这也是本书传递给读者的最大价值所在。如“只有主动才是自我发展的动力”,“前瞻意识是校长立足于实践深层思考的必然结晶”,“克服困难不但需要勇气与胆识,更需要良知与责任”,“教育必须依‘道’而行,离开了‘道’的内在支撑,教育就会出现大问题”……书中这些看是朴实无华却又入木三分的观点俯拾即是。教育是具有示范性和启迪性的,如果读者能仔细领悟和认真琢磨书中这些观点,我想定会带来心灵的触动、震撼,甚至带来仰望星空的感受。
要准确评价一所学校,依据必须有信度,“江声解码”做到了。“江声解码”以记实文体方式,通过大量事实来反映学校波澜壮阔的发展过程和大刀阔斧的教改历程,并以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学校的一些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经验,彰显了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去赢得读者的信赖。也许江声这些教育教学经验对长期从事教育的人司空见惯,但对于那些关注教育的领导、家长及社会上想了解学校教育的广大读者还是具有很高阅读价值的。如你可以通过其中的“教师的智光德彩”篇,深入探究江声教师队伍建设的德行与素质;如你可以通过其中的“课堂教学探幽”篇,分析比较江声课堂教学的真实与活力;如你还可以通过其中的“学生全面发展”篇,仔细拷问江声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得失……
笔者认为,虽然“江声解码”不能算是一本时髦的书,但却是一本经得起看的书。一言以概之,内容真实是此书的灵魂,文风朴实是此书的特点,思想求实是此书的风景。众所周知,如今这个世界越来越浮澡,要让人安下心来品读完一本教育书籍确实愈来愈不容易。但笔者相信,“江声解码”这本书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一定有许多人会去读她,也有许多人需要去读她。
“人即事业,事业即人”。这是作者张健伟反复说的一句话。健伟先生在书中提到,采访、凝思、写作此书的过程几乎狂热,写作中一次又一次被学校师生的事迹所感动,常常让泪水打湿了面庞,打湿了灵魂。可见作者写作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写作的过程是带着真情实感的,我猜他一定是把这本书当成了自己钟爱的“孩子”,写作时笃定付出了自己的纯情与真爱。以至于,我轻轻合上这本书本,一种感动油然而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