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烟往事:戒“过年鱼”

(2010-02-06 22:13:09)
标签:

戒鱼

过年

30年农村

生产队

社员

文化

分类: 生活空间

戒“过年鱼”

 

如烟往事:戒“过年鱼”                         图片来自网络   摄影/佚名

    岁月如梭,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土快30年了,少年时乡下戒“过年鱼”的情景却依然记忆犹新。

       20世纪70年代的湘中农村很穷,大部分社员家都是茅草屋,泥巴地,每天晚上都没电,点的是煤油灯,吃的是红薯饭,穿着也十分寒碜,用衣不遮体,食不裹腹来形容也许并不为过。微也足道当时所在的生产队,年终决算后工价仅三毛(角)多。据说,这还算比较好的,有的队只有几分钱或一毛(角)多。一个劳力一年到头也就能挣几十块钱吧。那时微也足道一家人多劳力少,年过得就很一般。年难过,年年过,再穷也得过。辛苦了一年的乡里人就自备年货,戒*(音gà,湘方言)“过年鱼”就是准备过年货时最后一项集体劳动。

       那时,队里的20余座大小水塘均属集体所有。凡大点的水塘都养了鱼,品种主要是鲢鱼、鳙鱼和草鱼。为让队里社员过年时能多分点大鱼,水塘戒鱼一般是一年一次。也有少数水塘一年戒两次,那是因为夏季“双抢”社员劳动强度太大,撒网捕鱼分着吃算是为社员补充营养的重大举措,属集体的福利吧。

       戒“过年鱼”的时间一般在阴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前后,太早则怕各家各户年没过完鱼就吃光了,太晚则家家户户还要打豆腐、杀年猪、置年货等,难以组织劳动力。戒“过年鱼”一般从上午开始,鱼网由请来的网手提供(租金和酬劳一般用“鱼”代替),队里的社员主要是协助挑鱼网、拖鱼绳、起鱼、送鱼和分鱼等。一般来说,大点的水塘要用三至四张鱼网拼成大网,小点的水塘就用二至三张鱼网拼成网。因是冬天,水塘里的水一般不多,除网手身穿密封的防水裤外,拖网的社员一般只穿短筒雨靴。当然,也有少数家境好点的社员拖网穿的是长筒雨靴,这样就更方便。鱼网下水之前,先由网手定好下网和上网的地点,然后以三人或四人一组,分两边围绕着水塘以合围之势行进。拖网的姿势有点像拔河。拖网的时候万万不能性急,也不能高声大叫喊号子,应一步一步地暗暗使劲拖着网绳往前走。拖网中感到很难拖动时绝不能使蛮劲,很可能是水塘里的杂物将鱼网挂着了,或有大石块将网挡住了,此时需网手跑到塘中去清除缠绕在网上的杂物后才能继续进行。戒鱼最关键的时候是合网之前,过快则鱼儿会狗急跳墙“飞”走,太慢则怕鱼儿们怡然自得地逃走,所起合网成了最紧张的时刻。快到上网的地方,左右两边的拖网手则边合围边抓紧收网绳,以便让鱼儿一网打尽。当然,拖上来的家鱼也不能见鱼就收,得进行适当的取舍,这个一般由拖网人或网手定决,太小的家鱼继续放生,一斤以上的则悉数装入箩筐中等待集体分配。

       戒“过年鱼”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往往天寒地冻,寒风刺骨,但这丝毫阻挡不了随同观看热闹的邻里乡亲。最壮观的场景往往不是拖鱼者的雄姿和坚定脚步,而是那成群结队围观的妇孺老幼。天晴时,他们有的站在田埂上,有的蹲在山墈边,有的坐在塘基上,还有一些好事者干脆一步一步跟着拖网走。要是天雨,他们有的撑着黑色的油布伞或红色的油纸雨伞,有的戴着尖尖的竹斗笠,还有的身披白色的塑料布或蓑衣,亦步亦趋地跟着那些拖鱼者。当然,最高兴的场面是起网的那会儿。这时鱼儿在欢跳,大人小孩喊的喊、叫的叫,全然顾不上泥水粘身,手脚冻僵,热闹得简直一塌糊涂。不时有一些懵懂的细伢子,要么弄湿了鞋,要么溅得一身泥,却也全然不顾。这时,也是一些想借机占点小便宜的大人小孩。他们常常挤到最前面,表面上好像是帮着把网到的鱼儿捡进箩筐,实则在仔细寻找着鱼网里有没有鲤鱼、鲫鱼、边鱼、甲鱼等“野鱼子”(乡里人认为人工放养的鱼叫家鱼,水塘里自个儿繁殖的就叫野鱼子)。还有的人则从拖网带上来的泥巴里翻寻着小鱼小虾,因这些都不归生产队所有,可当战利品私自拿回家。当然,有些参与拖鱼的大人,若发现了野鱼子一般会在第一时间抛到自家堂客或崽伢子身边。一些在场的大人或小孩,若能抓到一两条小鱼儿或野鱼,无不笑逐颜开。有的干脆就此罢休了,屁颠屁颠的跑回家享口福去。微也足道那时最不擅长做这些事,所以大部分时间只有当看客的份,偶尔也会抓一条两条小鱼儿玩会,不过一会后就被俺丢弃了。

       每年生产队戒“过年鱼”的水塘也就四五座,一天得全部戒完,以便队长根据戒鱼的总重量分鱼。当时微也足道队上有百多号人口,人均约可分1千克左右的鲜鱼。不过,分鱼时社员一般要鲢鱼、草鱼而不想要鳙鱼(有的地方叫胖头鱼或大头鱼)。因为,社员分得的鱼并不会立即一锅煮着吃了,而是要用盐淹着到过年和春节期间食用,或用柴火熏成腊鱼贮备到来年春夏时节招待客人等,而鳙鱼“头大肉少骨头多”,做成腊鱼后便没有多少能吃的东西了,所以社员都不想要。也难怪,在那肚子都难以填饱的年代,哪还能讲究吃个“味美肉鲜”,要是现在就不同了,山塘里的鳙鱼作为地地道道的有机食品绝对是抢手货,并能卖个高价!这就叫此一时,彼一时吧。当然,队上的“四属户”还是可以出钱买几斤享享口福的,价钱那是绝对的公道。

    * 湘方言中“戒()鱼”不能理解为“不吃鱼”,它指的是拖网捕鱼活动,与某些地方网鱼的意思相同,但不能简单地等同打鱼、钓鱼、抓鱼等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