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已进入多事之秋
近阅1月14日的《中国教育报》第一版“新华视点”记者郑天虹、刘云伶的文章《晒一晒不入账的“捐资助学费”》一文,联想到最近教育界热议的中国学生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之事,深感中国教育不仅在教育理念上病入膏肓,而且在教育行为上也是一沓糊涂,毫无疑义已进入了多事之秋。
一是中国的教育越来越行政化。当前,全国教育的大格局就是教育部办大学,教育局办中小学,学校成了行政当局的附庸,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又争着管,让教育家办学,按教育的规律办学从来就是“真实的谎言”。尽管早些年一些地方做过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的探索,但因学校还有一个书记是组织部门按党的《章程》设置的,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不就成了“一校两制”了,结果大都又是不了了之。而对于高校,一股合并做大之风一夜间吹遍神州大地,校长的行政级不仅没有淡化,反而凭增了几十所副部级大学。校长的行政化、官僚化,导致决策的官本位思想越来越严重,修个校门上千万的投资几个人就能拍板,投资上百亿的大学城叫嚣声此起彼伏,结果短短几年全国大学就负债5000余亿。盲目的铺摊子、建大楼,如今让许多高校举步维艰,度日如年。从事教育的人,眼睁睁看着行政化将从事的行业毁掉,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二是中国的教育越来越的功利化。教育本来是一块净土,但一句“教育产业化”让教育一夜之间成了染指金钱的大卖场,生源就是财源,学生成了学校、教师任意宰割的羔羊。为了尽可能地榨取穷学生的一切,学校开始实行所谓的“后勤社会化”,成栋成栋的学生公寓建成后,老板们不仅要将建房子的成本赚回来,而且还要在规定的年限内挣回数倍的利润,这样学生的伙食岂能好得起来?对于高中,都会不约而同地打着考大学的幌子,收着这样那样、名目繁多的择校费、补课费、资料费、建设费等,让家长面对当局公布的“三限”政策欲哭无泪。因为你说钱收多了,我就来个“自愿捐助”;你说我不该收,我就找个物价局的批文照收不误。至于初中,以名校办民校的名义一夜间就都变成了高收费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有意见,说这本来就是国有资源,不能变相收费,结果各学校就来个“一股了之”,顷刻间各地的优质初中全部变成了“私立”的了,广大纳税人享受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等于一张白条。到了小学,则以强制搭餐、要求午托、奥赛培训等名义也赚个盆满钵满。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教师说现在的学生怎么越来越不懂得感恩了!教师们也不想想,学校一天到晚就算计着能在学生身上收多少钱,学生交不起钱,你就不让也选课,毕业证也扣着不发。学生的家长在宿舍里住几晚,你就逼得学生自杀,你又怎么能指望学生感恩呢?
三是中国的教育越来越庸俗化。学校本应是传承精神文明的场所,但周边的社会风气让教育也成了制假的车间。报纸上天天都在报道从大学校长、院长到院士、教授、博士有关论文造假的消息,并且已从国内扩大到国外。高校里不时传出七十岁的教授接受年轻考研女生性贿赂而开绿灯的奇闻。还有许多学校,还经常制造“接待也是生产力”奇谈怪论。在中国的校园里,为应付检查教师常常不仅自己做假,排出“阴阳课表”以糊弄专家,经常还动员学生作假。试想,这传的是那门子道,解的是什么惑呢?学校来了个领导,学生要排队几十米上百米锣鼓喧天等待他们的光临,俨然成了领导的“阅兵场”。为了等待那八点开会九点到的领导出席典礼,宁可让可爱的孩子门在寒风中站立,在烈日下暴晒,作为教师这不是斯文扫地吗?为过一个教师节,学校居然暗示家长来交慰问费,而且还非百元以上不收,这与巧取豪夺、敲诈勒索有何异?于是,有的少年在自习课上将班主任捅死;有的少年将作家访的老师推下了悬崖;有的少年割喉杀同学其理由竟是为了不上学;还有的大学生一次将4名同寝室的同学杀死……
知识分子,本来是社会的脊梁,道德的化身,可如今沦落到这种地步,我们的教育难道还不是病入膏肓吗?“洲际导弹”飞走了,如今“贵人”接掌帅印,教育能否培养一批钱学森遗愿中的“大家”,人民将试目以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