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共同理想: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四种现象

(2009-03-23 22:05:49)
标签:

素质教育

存在问题

推进阻力

发展障碍

教育

分类: 教育瞭望

共同理想: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四种现象

 

        自1995年汩罗素质教育经验向全国推广以来,共和国的大地上从此引发了一场以围绕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变革。从第三次全教会到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党和国家逐渐将实施素质教育定为发展教育的基本国策,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四种阻碍素质教育推进的现象。

        1、思想认识模糊。尽管素质教育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科学概念提出已有10余年的历史,但有些地方和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依然不够全面,如将实施素质教育理解为加强兴趣特长培养和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而文化课教学仍然不变。有的甚至抓住个别地方搞素质教育降低了升学率的现状,认为素质教育是“花架子”,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还有的个人或单位在素质教育实践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而感到困惑时,又变成了穿新鞋走老路以作应付。这种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加上疏导不力,使得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举步维艰。

        2、功利行为严重。由于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往往过多地看重“升学率”,加上地方政府考核学校领导时也将“升学率”视为教育的GDP,使得不少学校不得不采取二元法来抓教育教学:即低年级或肄业年级搞素质教育,而高年级或毕业班级搞应试教育;课题研究或对上汇报和对外宣传突出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及考试中则搞应试教育。这就是社会上流传的“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真实写照。由于政府和主管部门要高升学率,一些学校(包括一些省示范性高中)就不择手段地“抢”生源、“挖”教师、“玩”封闭,任意加重学生负担,严重违背教育规律,扭曲教育目的和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甚至一些教研机构也以种种借口在辖区内组织已发文禁止的学科竞赛或区域性考试,垄断编写考试资料,共同为应试教育“保驾护航”。

       3、运行机制受阻。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坚持一个宗旨(提高民族素质),贯彻一个方针(党的教育方针),突出一个重点(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着重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但在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变革中,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矛盾和冲突表现更为激烈。如“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因县级政府主宰着县域内政治、经济大权,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常因急功近利或追求政绩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当地贯彻素质教育的力度、广度与深度。如各种媒体对违反教育规律的片面炒作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火上加油。如地方政府因财力有限,对教育的投入长期得不到保证,在制定措施或在所谓的“开口子”等方面存在着与“人民教育政府办”的观念相背离的现象。因实施素质教育在一些地方缺乏正确的引导机制、奖惩机制、舆论导向机制、环境优化机制等,使得实施素质教育阻力重重,甚至国家的政策到这些地方也显得苍白无力。

       4、学校改革滞后。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都在学校,因各种原因目前学校这一环节也是问题不少,使得有些地方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如过去一般是高三才进行文理分科,如今高二就全部分科了,个别的学校甚至高一就分起了文科班、理科班和艺术班等与高考对接。有些学校不择手段地追求高升学率,常忽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体育艺术活动,忽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挖空心思玩全封闭管理,实行“全天候”教学,搞书山题海、死记硬背,过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身心疲惫,无心向学。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过重的课业负担和不断升级的升学竞赛其重心正在不断下移,有些地方连幼儿园都不放过,教育已完全异化为应试,考什么教什么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如此一来,学生“郁闷”、“焦虑”、“恐惧”等心理危机不断加剧,学生逃课逃学现象频繁发生,有些甚至发展为弑师行为,既而引发出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