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发表在《北青报》的“藏书票热了”

标签:
陈雅丹中国藏书票宋体《希望》文化 |
分类: 版画书票 |
藏书票热了
2012/06/08
00:00:00
藏书票新话
◎陈雅丹
藏书票大约起源于十五世纪中期的德国,比邮票早三百年左右,它是西方藏书家的标识,贴在书上表示书籍归他所有,犹如中国的藏书印。藏书票一般是由藏书家委托版画家制作的,内容可以是藏书家(票主)喜爱的一幅风景、一个神话故事,或是票主身份的象征——一个贵族的标徽、一个装满书的图书馆等等。
它应当是版画的,因为只有版画的复数性,才能满足藏书家众多藏书的需求;它必须是精美的,因为它得像书籍一样经得起近距离的观赏;它又是小巧的,因为书籍本身尺寸就不大,贴在书上要符合比例才好看。
藏书票虽小内涵却很丰富,在一枚可爱的藏书票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大千世界,还可以饶有兴趣地欣赏版画家的奇思妙想、他的风格与技艺,透过画面传达的气息,感受到票主爱书读书的情怀。所以,人们将最美的称呼——“版画珍珠”、“纸的宝石”、“书间蝴蝶”送给它。
藏书票在中国的收藏热,应当说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国力强盛、安定富足的今天,才真正开始。这个在国外家喻户晓的高尚的艺术品种,如今终于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可它了。
一些人开始热衷于收藏藏书票了,凡国内有全国性的藏书票展或者国际展,这些藏书票爱好者就会赶往现场,其中的一些人还会远涉重洋去国外参加两年一届的国际藏书票双年展,目的是收藏他们喜爱的藏书票。
藏书票升值很快,就我有限的了解,在国际展上经常获奖的欧洲版画家的铜版画藏书票,几年前不足一二百元人民币可以收藏到一枚,现在已经飙升到七八百元左右。中国著名版画家的藏书票也长了一两倍,由一枚二十至五十元涨到一二百元,已故的中国著名老版画家的作品单价则已升至好几千元。嘉德举办的几次藏书票拍卖专场,也是场场拍光。
可喜的是,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北京、上海、天津汉沽、成都、合肥都相继成立了以藏书票为专题的收藏馆或博物馆,他们定期组织国内外版画家提供展品参加展览,组织当地的藏书票爱好者对国内外藏书票进行观摩欣赏与收藏。有的收藏馆还将外国的著名版画家请进来举办画展,并出售他的作品。上海还有常设的商业性藏书票经营机构,且越做越大。
藏书票收藏是有品位的收藏,由爱书而藏书,由藏书而有藏书票,由藏书票而衍生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并出现了一支收藏爱好者队伍,终成大气候。是一种情托起了藏书票,这种情就是人类对知识的崇拜,对书籍的热爱。
供图/陈雅丹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藏书票研究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