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画与黑色的画
4月7日,宝林、我、九红的联展在维也纳MOYA美术馆开幕了。这座原是古代宫殿的美术馆虽然豪华,展厅却不大,但和巴黎一样的是,也来了许多朋友,挤得满满的。

认真欣赏画作的来宾

史明德大使与宝林捧杯祝贺

小型研讨会观众

发两张我的作品,图为与深圳詹志锋夫人小郝在我的“花、妈妈、儿子”前合影

巧遇北京邻居在维也纳之女,后面为鄙人作品

研讨会认真参与的来宾
非常感谢的是驻奥地利大使史明德先生与文化参赞白杨先生百忙之中参加画展开幕式,大使还做了精辟的讲话。最开心的是碰到了小孙女的大姨和她的两个双胞胎表哥,出落成两个洒脱的小伙子啦,还有北京我家楼上邻居的女儿和外孙女,不知怎么她们也听说了,赶来参加开幕式,那女孩在我以前的印象中还很小呢,现在比她妈妈还高了,还有早些年认识的原驻中国奥地利大使夫妇,也神奇地出现在面前!还有在博客上结识的“玛申卡”也托人捎话来说:正在沙尔茨堡度假呢,想赶回来看我。我忙说:别!别!
画展上,好几个人对我说:更喜欢我的画。他们喜欢的大多是我九十年代色彩艳丽的作品。那时我刚刚拿起毛笔,在笔性和墨性上尚很幼稚,倒是近来对毛笔的表现力有了更多一些的认识。可是一般人看画不看这些,他们往往是看内容,喜欢自己生活熟悉的题材。画的画有人喜欢是知音,我很欣慰,但不会使我飘飘然,我知道自己的水平,知道下的功夫还不够,什么时候我自己觉得满意了,那才是真的好。
话说回来,一般观众为什么会说上面那样的话呢?我分析也许是他们不懂得欣赏宝林的“黑 ”。我这样说的根据是,有一次我送给友人两幅画,一幅较黑,我和宝林都觉得好,让这位朋友自己留着,另一幅较清淡、有颜色,建议他转送给另一位朋友。而他却喜欢那张有颜色的。
但是,美术圈却极喜爱宝林的黑山水。因为他们的修养使他们懂得欣赏中国画的“墨分五色”,欣赏中国画的“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欣赏画后面的那个人。这样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是与生俱来独独属于中国的。中国专家与普通人审美水平的差异,让我们认识到民族文化美育工作的欠缺。这一点,西方国家做得比我们好许多,在欧洲博物馆里随处可见老师带学生看展览,边看边讲解,所以,
连小学生都懂得欣赏抽象美。
关于对黑的欣赏,住在北方的德国人是个例外,这点从他们的德国表现派木刻,以及从和他们具体的接触中,可以了解一斑。希望有一天宝林的画有机会到那里展览,以验证我的话。

我代表画家发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