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南极.罗布淖尔 |
到目前为止,发表了第一,二个冬天的部分章节,现略去第三,四,五个冬天,将最后一个冬天选登一部分.要知道我的爸爸在那个落后的兵荒马乱的年代,在西部的荒蛮之地整整呆了6年哦!
这是1933年----1935年受国民政府交通部委派的绥新公路查勘队的一次考察,在新疆他们遭到了盛马之战的夹击,绑架,软禁,当他们终于获准自库尔勒向东进罗布泊考察时,高兴极了,(赫定时任队长,父亲是查勘队员)
左一回头者为俺父亲陈宗器也

最后一个夏天和冬天 永远的罗布淖尔
放飞尉犁
2000年7月12日,在楼兰拍完公益广告,我们的车队顶着烈日,沿孔雀河三角洲经营盘开向高楼林立的尉犁市……夜晚我们到达库尔勒灯火辉煌的楼兰宾馆,等候多时的巴州旅游局雷局长迎上前来,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了不起呀,大妹子!祝贺你胜利归来!你是第一个去南极的画家,也是第一个穿越罗布泊的女性!你的父亲陈宗器若地下有知,也会为你感到骄傲!”
刹那间,我热泪盈眶。
亲爱的父亲,你听到了吗?
我在心中轻轻呼唤着……
刹那间,我热泪盈眶。
亲爱的父亲,你听到了吗?
我在心中轻轻呼唤着……
六十年前的库尔勒和尉犁(Konche)可没这么风光靓丽。
四月一日,父亲他们的车队风尘仆仆地告别了战火下千苍百孔的库尔勒驶向尉犁县。尉犁,说是县城,其实不过是一个破旧穷困的小村庄。那晚,他们宿营在距孔雀河畔三十公里处的希涅嘎(辛尼尔,Shinnega.) 村。
劳顿一天了,赫定博士与队友们已经沉沉睡去。可是不知为什么父亲却难以入眠……夜非常的静,连树上的鸟、羊圈里的羊都熟睡了……有那么几秒钟,父亲心里一下子充满着柔情——那一刻,他被一个未来的小女孩儿遥远的思念所击中。
天亮了,父亲和大家一样又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忙碌。这一天他觉得精神特别的好,并没因为昨晚的失眠而影响精力。
经过两天的准备,他们出发了。
四月四日,天刚蒙蒙亮,陆路队员和水路队员握手惜别。三辆汽车载着贝格曼、尤寅照等十五人离开尉犁向东开去。赫定、父亲、赫美尔、龚继成则乘着一辆车来到孔雀河边,此刻,河畔已经备好了六条大独木舟和一些小独木舟,十名船工等候在那里。
一九三四年四月五日,这是父亲和赫定博士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一天,他们盼望得太久的一次航程终于开始了。
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父亲与赫定博士、龚继成坐着独木舟离开了尉犁县边小小的码头,伴着浆声、号子声,船工们唱起歌来,在罗布人古老而悠伤的曲调中船队簇拥而去。“天哪,真快啊!”岸上的人们纷纷惊叫起来!为了赫定图拉(老爷)的出行,这个历经战争苦难的小县几乎倾城出动,他们看着这些捆绑在一起的因装满仪器设备而吃水过深的独木舟,极不放心,他们担心这支既没有帆、也没有动力、正在顺流而下的船队,只怕是有去无回了。
可是这世界上有什么能挡住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渴望呢!父亲他们早知道独木舟是有去无回的!因为独木舟不能逆流而上。赫定博士倒是事先安排好了汽车去接他们的,可是要是汽车坏在路上了呢?那他们就会被困在荒原,后果不堪设想。可是事事不敢冒险,那还能成就什么事业,勇往直前,这才叫生活!父亲佩服赫定博士的也正是这一点。
这不,这会儿父亲正看见赫定高兴地端坐在他自己设计的独木舟上忙活呢。这种独木舟是将厚木板捆在两条船上,行驶起来稳当多了。赫定把箱子放在船上当桌子,一条船里伸一条腿,把铺盖卷起来当靠背。他一会儿看罗盘、一会儿看表、一会儿在纸上画,正忙着绘制河流路线图呢。由于河流每隔一两分钟就改变方向,他必须精神高度集中,因此他根本没什么时间靠在他那舒服的靠背上休息。
不过赫定博士一向习惯于无时无刻不停地工作,在任何环境下,汽车上、驼背上、船上他都干个不停。父亲喜欢他的也正是这一点,他觉得这点他们挺相象。看哪,河流平直些了,可以歇一歇了,赫定博士却连气都没喘一口,又立即开始写笔记,记录周边的风景了。
父亲负责的是测量河流的深度、宽度、流速和小船的速度,这会儿他也忙得不亦乐乎,只见他在龚继成的帮助下,一会儿把重锤放到水里,一会儿把流速仪放到水里,一会儿在纸上记着什么,水溅到身上了,裤子也全湿了,却浑然不觉……
水声、风声、绿色的水流、洁白的水浪,孔雀河怡人的风景将父亲他们的疲劳一扫而光。
“奥尔得克(?rdek)——开勒迪!”野鸭子飞来了!船工们喊着。父亲抬起头来,他看见岸边有两名骑手飞驰而来,其中的一位白胡子老人,一下马就从岸边飞奔到正在靠岸的船上。只见他衣衫破旧,眼里饱含着热泪,一把抓住了赫定博士的手,两位老人相互久久地凝视着!
“三十二年前,你曾说过一定还会回来,我们等啊等,但你一直没来。当年的不少仆人已经死了,但有些还活着。我真高兴终于活着见到你了。”老人激动地说着。他就是和赫定一同漂流过塔里木河,后来又一起穿越过塔克拉马干沙漠,再后来帮助赫定一起寻找楼兰的仆人奥尔得克!
太阳即将西沉,老人和他的儿子跨马朝前跑去,他要亲自为老主人找一块好的宿营地,准备多多的燃料.
四月一日,父亲他们的车队风尘仆仆地告别了战火下千苍百孔的库尔勒驶向尉犁县。尉犁,说是县城,其实不过是一个破旧穷困的小村庄。那晚,他们宿营在距孔雀河畔三十公里处的希涅嘎(辛尼尔,Shinnega.) 村。
劳顿一天了,赫定博士与队友们已经沉沉睡去。可是不知为什么父亲却难以入眠……夜非常的静,连树上的鸟、羊圈里的羊都熟睡了……有那么几秒钟,父亲心里一下子充满着柔情——那一刻,他被一个未来的小女孩儿遥远的思念所击中。
天亮了,父亲和大家一样又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忙碌。这一天他觉得精神特别的好,并没因为昨晚的失眠而影响精力。
经过两天的准备,他们出发了。
四月四日,天刚蒙蒙亮,陆路队员和水路队员握手惜别。三辆汽车载着贝格曼、尤寅照等十五人离开尉犁向东开去。赫定、父亲、赫美尔、龚继成则乘着一辆车来到孔雀河边,此刻,河畔已经备好了六条大独木舟和一些小独木舟,十名船工等候在那里。
一九三四年四月五日,这是父亲和赫定博士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一天,他们盼望得太久的一次航程终于开始了。
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父亲与赫定博士、龚继成坐着独木舟离开了尉犁县边小小的码头,伴着浆声、号子声,船工们唱起歌来,在罗布人古老而悠伤的曲调中船队簇拥而去。“天哪,真快啊!”岸上的人们纷纷惊叫起来!为了赫定图拉(老爷)的出行,这个历经战争苦难的小县几乎倾城出动,他们看着这些捆绑在一起的因装满仪器设备而吃水过深的独木舟,极不放心,他们担心这支既没有帆、也没有动力、正在顺流而下的船队,只怕是有去无回了。
可是这世界上有什么能挡住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渴望呢!父亲他们早知道独木舟是有去无回的!因为独木舟不能逆流而上。赫定博士倒是事先安排好了汽车去接他们的,可是要是汽车坏在路上了呢?那他们就会被困在荒原,后果不堪设想。可是事事不敢冒险,那还能成就什么事业,勇往直前,这才叫生活!父亲佩服赫定博士的也正是这一点。
这不,这会儿父亲正看见赫定高兴地端坐在他自己设计的独木舟上忙活呢。这种独木舟是将厚木板捆在两条船上,行驶起来稳当多了。赫定把箱子放在船上当桌子,一条船里伸一条腿,把铺盖卷起来当靠背。他一会儿看罗盘、一会儿看表、一会儿在纸上画,正忙着绘制河流路线图呢。由于河流每隔一两分钟就改变方向,他必须精神高度集中,因此他根本没什么时间靠在他那舒服的靠背上休息。
不过赫定博士一向习惯于无时无刻不停地工作,在任何环境下,汽车上、驼背上、船上他都干个不停。父亲喜欢他的也正是这一点,他觉得这点他们挺相象。看哪,河流平直些了,可以歇一歇了,赫定博士却连气都没喘一口,又立即开始写笔记,记录周边的风景了。
父亲负责的是测量河流的深度、宽度、流速和小船的速度,这会儿他也忙得不亦乐乎,只见他在龚继成的帮助下,一会儿把重锤放到水里,一会儿把流速仪放到水里,一会儿在纸上记着什么,水溅到身上了,裤子也全湿了,却浑然不觉……
水声、风声、绿色的水流、洁白的水浪,孔雀河怡人的风景将父亲他们的疲劳一扫而光。
“奥尔得克(?rdek)——开勒迪!”野鸭子飞来了!船工们喊着。父亲抬起头来,他看见岸边有两名骑手飞驰而来,其中的一位白胡子老人,一下马就从岸边飞奔到正在靠岸的船上。只见他衣衫破旧,眼里饱含着热泪,一把抓住了赫定博士的手,两位老人相互久久地凝视着!
“三十二年前,你曾说过一定还会回来,我们等啊等,但你一直没来。当年的不少仆人已经死了,但有些还活着。我真高兴终于活着见到你了。”老人激动地说着。他就是和赫定一同漂流过塔里木河,后来又一起穿越过塔克拉马干沙漠,再后来帮助赫定一起寻找楼兰的仆人奥尔得克!
太阳即将西沉,老人和他的儿子跨马朝前跑去,他要亲自为老主人找一块好的宿营地,准备多多的燃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