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关于雅丹 |
http://g2wm.263.net/g2images/emoicon/trees/32_12.gif写一片真诚—陈雅丹彩墨画集小引 薛永年" TITLE="画一方净土 写一片真诚—陈雅丹彩墨画集小引 薛永年" /> 画一方净土 写一片真诚
——陈雅丹彩墨画集小引
薛永年
现在,有不少画家,不少男性画家,乐于画些徒有躯壳的人,画这些人呆滞的身影,木然的神情,冷漠的灵魂。也许,他们真是有动于衷,企图表现那种“怒其不争”的忧患意识,表现可以给人“棒喝”的微言大义,然而,我实在不太喜欢。这也许由于我的浅薄,也许因为我需要在艺术中看到希望。
我期望艺术给人以自在充实的内美,给人以光明熠耀憧憬,给人以童心未泯的纯朴与善良。或者正是上述期望的驱使,让我这个几乎只研究传统中国画的人,被陈雅丹并不大传统的彩墨画吸引了。
雅丹是我的老同学,我们曾在六十年代中央美院的U字楼中比肩成长。虽然近三十年来各忙各的,联系并不太多,但是毕竟有一定的了解。我深信,这位五、六十年代不时闪现出惊世骇俗之举的奇女子,虽经世事的沧桑,人间的巨变,却不曾改变他不泯的童心和执著的追求。确实,她有着对人生和艺术的一片真诚,她一直在寻找着现实世界和以往画坛中无人描写过的更新更美的天地,她也一直在艺术中寻找着真正属于自己的感动,寻找着足以表现自己内心深处感动的艺术语言。近七八年,她一直的履险如夷,她对中国彩墨画的投入,都说明了这一点。
雅丹义无返顾地踏上南极,排除万难地奔赴西藏,无不反映出一位艺术家的忘我与执着。这种积极寻求未知的真与美的精神,一方面不无遗传基因,另一方面也深受其父精神的鞭策,她父亲是一名出色的自然科学家,曾舍生忘我地跋涉于罗布泊的茫茫荒漠之中,为中国的地球物理学科的奠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父女两代的忘我与执着,都是为了寻求真与美,不过父亲偏于求真,女儿重于鹜美。雅丹为开拓视野的知难而进,是为着用那不曾污染的生态去洗刷视觉,用那青天一样空明,冰雪一样纯洁的希望去净化心灵。她仿佛说过,她总希望有一方净土,那里的天地比这里更深远,那里的绿叶比这里更苍翠,那里的精神比这里更加挣脱了人为的缰锁而自由和谐。她昼思夜想的这个可以另人沉醉与惊悟的净土,不断提升着她的艺术精神,刷新着她的艺术面貌。
多年的追寻,终于以南极之行为标志进入了新的境界,进入了王国维论艺术的第三境界,即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个人”正是她自己的赤子之心的自觉,是她的学院派画风中渐渐失去的自我,是她被拙味木刻所束缚了的性灵与感受。
由是,她不再只做木刻了,她拿起了丈夫李宝林使用的中国毛笔和宣纸,画童眼中纯朴无邪的形,画任情感流泻的畅快的线,画想象中斑斓如锦的色,画无尽的阳光,晴朗的天宇,丰茂的花树,漂浮的白云,曼妙的歌舞,健美的少女和母子的亲情。她画的是一个充满童心与爱心的天地。在这个天地中,她表达着有绚烂、纯真、开朗、欢快交织为一的心中的歌。
雅丹的与众不同的彩墨画,也和她的南极创作一样,画的是所历所经所感,尤能描绘所能所思,有着丰富而别致的想象力。画南极的三个太阳,集中表现了她的“迁想妙得”,在《南极日记》中她写道:“我找到了一个像水晶般一样晶莹的太阳,那是南极的冰雪,洁净的空气,孩童的纯真做成的。”“我找到了一个喷薄热烈的红太阳,那是南极考察者红红的羽绒服,献身者的热血,探险家的勇气做成的。”“我还找到了一个郁郁葱葱、幸福宁静的绿太阳,那是人类最美好的温情、友爱做成的。”画彩墨画也一样有着艺术提纯与艺术幻化的神思驰骋,你可以说她画的是她体悟到的现实的真与美,我也可以说她的画是用想象编织的真与美的花环。
在雅丹的彩墨画中,线并不讲求许多中国画家追求的平圆留重与起承转合,而是随着感情的运动而起伏流溢。轻松随意,自由自在。形即不拘泥于写实的逼真和准确,也不重复传统写意的套路,而是凭着真诚的感受,去夸张幻化,不似似之,个性鲜明。色也不是墨的附庸,更不受中国画习用色彩的局限,而是不拘一格地抒情达意,绚丽多彩,灿若云霞。
她的彩墨画构图都比较饱满,处理空间也比较自由,不象传统水墨画那么崇尚虚白,也不象水墨写实绘画那样依赖自然的时空,她画的万事万物,基本写实又多有变形,注重表现,又不无装饰趣味,开始背景明显地服从于衬托人物,近来人与景已经几乎融为一体了。她实际上是在靠色线形的合力作用,在比较自由的时空中,抒发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她的彩墨画中,可视形象也许只是一种媒体,心灵的触动与想象的光辉才是非画不可的缘由。于是,在她的笔下,汇集了中外古今的种种神韵,有马蒂斯、毕卡索的,有蒙克的,也有中国巨匠的,有写意抒情的,也有表现主义的,有敦煌壁画的,更有民间美术的,然而这一切已经被她取舍改组而成功了,已经变成了自家艺术语言的组成部分。尽管她的彩墨画语言还有待进一步成熟。
陈雅丹的先生李宝林说,“雅丹作画不是传统式的意在笔先,她也有自己的意,但是这意不那么理性具体,是在画的的过程里不断实现不断丰富的。”这个特点使雅丹的画具有情绪性,即兴性,不过她也经常思考些人生哲理,现在正打算把自己的水墨画画得意韵更深一些,对此,我是十分赞同的。
一边观赏陈雅丹的艺术,我一边想,成年人往往因为见多识广,变成了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对诸多事物失去了敏感,每每以成见的眼光看世界,在这一点上,反而不如儿童了。精熟某些绘画的人,也往往因为饱受熏陶,对于该画种不知不觉地看死了,对艺术语言艺术媒材的重视甚至超过了艺术的内容,见到某位画家的作品稍有不合成法,便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反而不如外行或不熟这一画种的艺术家了。有人说,雅丹的彩墨画是一个成熟的孩子的艺术,是一个天真的大人的绘画。我看这真是见道之言。在写实主义成为画坛主流的岁月中,身受近八年学院派教育的陈雅丹,早已从无法到有法,近年来她的彩墨画实践,我看正是从有法到无法并以我法贯众法的过程。既然处在过程之中,当然还不能说十分完美,然而惟此才孕育了更完美的前景。可能有些朋友会以更充分地发挥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功能和宣纸效益来期望她的艺术,这当然也有期充分的道理,但是,如果把绘画的本质首先看做描绘外部世界的真善美与倾诉心灵对真善美的感知与提纯,那么,雅丹的艺术便有许多艺术家少有的优点。其实,林风眠、吴冠中的彩墨画都远离了传统的语言范式,却又体现了中国艺术特有的意境与情调,正是这一类并非出身国画家的前辈,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我想以此期许这位才思敏捷的老同学,并在她的画集问世之前记下这给我以启示的点滴感受。
前一篇:朋友来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