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8.《广元晚报》5月25日凤凰周刊:翠云廊

(2018-05-25 08:00:00)
标签:

广元晚报

凤凰周刊

蜀道

散文

分类: 晚报专栏
228.《广元晚报》5月25日凤凰周刊:翠云廊

228.《广元晚报》5月25日凤凰周刊:翠云廊


翠云廊

                      罗瑜权(绵阳)

翠云廊,是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蜀道,是指古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岖,难以通行,诗仙李白曾作《蜀道难》一诗,赞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沿途历史古迹众多。我们沿着古道,循踪访古,寻访其历史文化渊源。在蜀道行走,我的脚步是沉重的,每走一步都生怕惊扰古人。我沿着清幽的古道,在崎岖的山间,缓步而行,一路行走,一路震撼,一路惊叹,仿佛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

翠云廊在剑门关南七公里处,这里山不高,山上的古柏却很茂盛,铁干虬枝,高拂云天,形态万千,逶迤莽苍,蜿蜒三百余里。据考证,翠云廊的名称出自于清代康熙年间,剑州知州乔钵在一首诗中写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翠云廊,是我走过的最安静的一条路,古道、古树、古庙,沿途古柏参天,满目青翠,游客稀少。这里只听得到鸟鸣蝉叫,整个长廊安静得让人难以想象,在这个喧嚣的世界,还有这样一个幽静的地方。

翠云廊,绿如烟,穿越了古今,每一棵树都是一个传说,每一块石板都有一个故事。行走在千年的松柏树间,十分惬意,让人遐想,千年之前,谁在石板路上瑀瑀独行,谁在古柏树下浴血奋战。

翠云廊有悠久的历史,传说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伐蜀经石牛道南行,见其蜀柏苍劲,秦始皇修建阿房宫,就大砍蜀道古柏,致使“阿房出,蜀山兀”。蜀地百姓震怒,朝廷即令沿途百姓大量植树;又传说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率兵驻守马西(阆中),时值炎热,路上酷热难当,遂令兵士在驿道植树避热;又说张飞率军驻阆中,由于道路崎岖,山势险阻,为不误羽书传递,遂令军士沿途插柏为记,大军过后,柏树成林,故后世有皇柏、张飞柏、将军柏等称呼。

早年在广元工作,我经常有机会到翠云廊。到绵阳工作后,我也时常走川陕公路(G108国道)回老家苍溪,经常在剑阁柳沟、武连和梓潼大庙山停足小憩。翠云廊,成了旅途中的驿站。对于翠云廊上绚丽的景致,千年的松柏,有逝不去的情怀。记忆深处,这段路不仅路窄、弯多、山高、坡险,而且沿途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车在山顶行,远观山势险峻,层峦叠嶂,悬崖峭壁,山谷纵横。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唐大中七年为剑南东川节度使书记时,游览了川西北不少名胜古迹,触景生情写下了诗篇《翠云廊》:长廊郁翠柏,斜阳照五津。景阳仍风雨,苍茫古栈云。剑南关山阻,何意沉香亭。由来争战地,龙须雨霖霖。

行走在翠云廊,你可以看到,青石板铺就的古道基本完整,不少地方还留有马蹄驼印,路的两边,一株株老态龙钟的古柏,虽然树干扭曲,布满皱纹,但树冠却仍浓绿如云,彼此相接,荫护着树下同样写满沧桑的古蜀道。

世事轮回,今日的翠云长廊隐忍在群山偏僻的一隅,不远处,就是车流如梭的京昆高速公路、宝成铁路和西成高铁,时代与荣光都已不再属于它,但这又何妨,它依旧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看尽清风明月,看尽天下变迁,看尽世事沧桑。


                                                     (2018年5月25日《广元晚报》凤凰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