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7.《华西都市报》7月2日宽窄巷副刊:青林口古镇有座红军桥

(2016-07-02 08:17:14)
标签:

华西都市报

宽窄巷副刊

红军桥

分类: 散文随笔

167.《华西都市报》7月2日宽窄巷副刊:青林口古镇有座红军桥

167.《华西都市报》7月2日宽窄巷副刊:青林口古镇有座红军桥


167.《华西都市报》7月2日宽窄巷副刊:青林口古镇有座红军桥


青林口古镇有座红军桥

 

青林口古镇,地处梓潼、剑阁、江油三县(市)交界的潼江河畔,依山傍水,号称鸡鸣三县之地,有蜀道第一镇之称。

青林口至今仍较为完整保留了红军桥、红军石刻标语、文昌宫、妈祖庙、南华宫、桥楼亭等古建筑和大量清代、民国时期的木结构一楼一底民居。镇中的万年戏台,源于清乾隆年间,高木建造,别具一格,现已少见。

青林口最有名、最值得看的是那座历经沧桑的红军桥和那些朴实无华的红军石碑。红军桥原名合益桥,在小镇呈“T”字型结构的街中间,是一座建于清代的石拱廊桥。据考证,当地商贾为解决场镇上的交通,繁荣商贸,建立石桥。建桥后,又集资修建了桥楼,取同舟共济,大家受益之意,名合益桥。

1935年,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击溃国民党的二十八军、二十九军。红九军、红三十军经剑阁进入江油青林口,并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红军在青林口只住了一个多月,便奉命转移。红军撤离时,一位女红军干部因病不能随队撤退,便留在当地一位老大娘家休养。红军撤离后,国民党还乡团四处搜捕红军战士和苏维埃干部,老大娘千方百计把女红军藏于夹墙中,不幸还是被还乡团查出来了,还乡团将女红军绑在合益桥上严刑拷打,女红军坚贞不屈,最后被还乡团杀害于合益桥上,壮烈牺牲。解放后,青林口民众非常怀念红军,特别是那位英勇不屈的女红军,要求政府将合益桥更名为红军桥1956年,该桥被正式更名,桥上风雨楼也挂上了红军桥匾牌。如今,桥头上拥护红军”“红军是穷人的救星婚姻自由等标语、石刻还清晰可见。2007年,红军桥被批准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瑜权  /

     

  (原载《华西都市报》201672日宽窄巷副刊,凤凰资讯、搜狐、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