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广元晚报】凤凰周刊11月28日人生百味专栏:表哥

标签:
情感广元晚报凤凰周刊散文副刊 |
分类: 晚报专栏 |
表 哥
表哥,身材消瘦,个子不高,戴着一幅眼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典型知识分子形象。
表哥叫袁正雄,是西南大学的退休教授,也是原西南农学院文革前最后一批毕业生。
表哥老家在苍溪县鸳溪镇袁家湾。一家有三兄弟,他是老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表哥在重庆工作,妻子和儿女在苍溪农村老家,表哥经常回老家看望家人。我家在县城,表哥到苍溪后,每次都住在我家。那时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较少。我住在小县城,消息更加闭塞,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对大学生特别崇拜,更不说大学老师。
表哥很和蔼可亲,又尊重老人,每次到苍溪总是给母亲带一些北温泉挂面、合川桃片等重庆特产,每次见到我们几个兄弟姊妹总是关心地询问身体、学习和工作的情况。在我小时候,表哥经常给我讲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土壤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农学院老教授侯光炯的一些故事,激励我们艰苦朴素,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表哥一生俭朴,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十分关心,他有三个孩子,由于历史的原因,分居两地,没有与他生活在一起。国内刚刚恢复高考,表哥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把老大袁斌从条件较差的农村转到自己曾经就读的母校苍溪中学读书,当时与我同班,袁斌学习很努力,后来考上重庆大学。
为了孩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表哥举家迁到重庆,一家人终于团聚生活在一起。这以后,表哥回老家的机会就渐渐少了,两三年才有一次。但是他经常打电话,经常关心我们家兄弟姐妹的情况和母亲的身体状况。每次只要回到苍溪,总要到我家看望母亲,总是感谢那些年家庭困难时母亲对他们的关照。
前几年表哥退休后,仍放心不下家乡的建设。每当老家有什么事情需要他时,总是想方设法回到老家,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对乡邻有所帮助。
去年9月,我从张家界旅游归来返回路过重庆北培,专程到西南大学退休教师宿舍看望表哥,表哥拉着我的手,回忆着过去的许多往事。他告诉我,寄给他的书收到了,他鼓励我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更大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