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4.《广元晚报》凤凰周刊06月27日笔墨香副刊:母亲的红苕饭

(2014-06-27 06:19:42)
标签:

美食

广元晚报

记忆中的味道

母亲的红苕饭

分类: 晚报专栏

34.《广元晚报》凤凰周刊06月27日笔墨香副刊:母亲的红苕饭

34.《广元晚报》凤凰周刊06月27日笔墨香副刊:母亲的红苕饭

 

本期主题:记忆中的味道

母亲的红苕饭

 

现在我们每天最困惑的是,今天穿什么衣服?早晨、中午、晚上吃什么饭?不是我们没有衣服穿,也不是没有东西吃,也不是食物不丰富。当这些越来越多时,人们越来越迷茫,感觉穿什么都一般化,吃什么都食无味。于是,人们开始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回忆小时候的甜蜜味觉感受。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小在苍溪县城长大,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中有四姊妹,我是老幺。那个时候,物质匮乏,米、面、肉、油、糖、布,甚至豆腐,都要凭票供应,每家每户定人定量,没有多的,记得当时一个中学生一月只有十八斤口粮。

因为人多家穷,勤劳持家的妈妈就经常给我们做一些好吃的,味蕾中最甜蜜的记忆就是一个甜字,妈妈手工做的油果子、油炸饼、玉米饼,经油炸油煎后,放上足够的糖,香味浓郁,外观上不仅好看,吃起来香甜可口,回味无穷。

小时候,母亲经常给我们用腊肉做肉和尚和红苕饼、茄子饼,经常煮玉米粥,常把豇豆与红苕、萝卜等蔬菜一起洗净,焯水后在阳光下曝晒,晒成干和丝,妥为收藏留作自家食用。家家户户都有泡菜坛、辣椒坛和各种咸菜坛。

那时候,很少吃猪肉,蔬菜也不多,更谈不上吃鸡、兔、牛、鸭肉,每天多是红苕饭或兰瓜饭,加上母亲做的各种小菜。一碟小菜,一盘泡菜,一碗葱花醋汤,端上桌一放,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别的清香。

七十年代有几年遇天灾,有的地方一天仅能吃两顿饭。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挨饿,总是想法给我们做一些可口的饭菜。不管母亲做什么饭菜,我们饿了,端起来就吃,滋味平淡又知足,味蕾也容易满足。

长大后,我离开家乡,在外读书就业,渐渐也远离了母亲的甜蜜香味。特别是近年,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美食日渐翻新,但却怎么也咂摸不出滋味来。

是随着年龄的渐长,我们的口味变了吗?那倒不是,只是我们越来越富足,当尝尽各种美味,享尽各式舒适后,突然发现,小时候那种本然和自然的味道已经离我们远去,成为一种甜蜜的追寻,在心头萦绕不去。

 

                     (原载2014627《广元晚报》凤凰周刊笔墨香副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