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日报】清明北川12万人凭吊遇难者

标签:
清明北川凭吊遇难者杂谈 |
分类: 汶川地震 |
泪水祭奠亲人
清明期间
清明期间凭吊人数达12万人
为了让北川老百姓方便在清明期间祭奠自己逝去的亲人,原本一直实行封闭管制的北川老县城从4月1日开始,对当地老百姓开放。从4月1日起,前往北川老县城的路就显得比以往拥挤起来。据公安部门统计,从4月1日到6日,到北川老县城凭吊的人数在12万人左右。特别是在4月4日,前往北川县城以及周边地区的人数达到近5万人。除了北川当地的百姓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凭吊者,从凉风垭到任家坪,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北川城内以及周边,到处是哭泣声。在北川中学废墟旁边,北川中学原高二10班的30多名幸存学生祭奠遇难的老师、同学,大家在废墟前齐唱《我们都是一家人》,很多学生潸然泪下。
4月3日,记者在现场看见,除北川本地的居民进入北川老县城祭奠外,在县城外的北川中学遗址,望乡台等地,到处是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到处是菊花、燃烧的香烛、纸钱。北川中学的铁栅栏上、县城内遇难同胞安埋点,贴满了凭吊者对遇难者的缅怀和对北川的祝福。
坚强和自信告慰遇难同胞
前往北川凭吊的人,不仅仅是对逝者带去思念,更多的是带着坚强和自信去告慰遇难的同胞。
在去年地震抢险中,北川中学学生“夹缝男孩”廖波在废墟中输液的照片撼动了亿万人的心。
4月2日下午,在北川中学的废墟前,坐在轮椅上的廖波来到北川中学遗址祭奠遇难的同学,在这里,他遇见了当时同样令世人牵挂的郑海洋,当时在废墟下,他俩就在一起。获救后,廖波单腿截肢,而郑海洋双腿截肢,两人是地震获救后第一次见面。他们在废墟前告慰逝去的同学:“我们一定好好活着,我们一定要坚强活着,我们不会成为社会的累赘,一定要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而在北川县城内,也有很多祭奠的人对着废墟下的亲人说话——
“你们就放心吧,我们一定好好活着。”
“北川没有被震垮,你们放心,我们会将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现在我们已经在盖新房了,新县城马上要破土动工了,到时候我们一定来告诉你们。”
……
外地祭奠者用行动书写人间大爱
在祭奠中,除北川本地的居民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世界各地的爱心人士。他们除了祭奠遇难的同胞外,还用他们的行动书写这人间大爱。
罗致超是重庆人,利用这个小长假,他带着家人来到北川,在“望乡台”向遇难者默哀后,他向记者表示:“你帮我联系一下,我愿资助地震灾区10个贫困孩子读书。”
4月4日,前来做报道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赵普面对本报记者声音哽咽:“北川的伤我难忘,北川人民的坚强我更难忘。新县城落成,我一定再来。”(罗瑜权本报记者 同拥军 文/图)
(原载《绵阳日报》2009年4月7日第B6版)
新浪公益博客首页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