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梅,文学硕士,四川警察学院基础部文化教研室副教授。最近,她与同校老师一起,带领四川警察学院的学生到北川灾区参加警务援助。其间,有一次,我到北川为当地警察讲课,有幸认识了她,送给她一本我最近刚刚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抗震救灾纪实文学《铁血英雄》,25万字。下面是我在网上收集到她写的一篇有关《铁血英雄》的文章。
来到灾区,怀揣火热激情投身警务援助,时过一月,你对身边的民警了解多少,对5.12期间的英雄壮举知道多少?你是否知道,在你身边,也许就有一个享誉全国的英雄模范;你所在的集体,可能就是一个声名远播的英雄集体;以前久仰大名的那些楷模竟然好多都来自我们学校——原来的泸州警校或公安管理学院、后来的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现在的四川警察学院……你想了解他们吗?想走进他们内心感知他们内心的裂变,倾听他们无声的诉说吗?
最近读罗瑜权写的《铁血英雄——绵阳市公安机关抗震救灾实录》,认识那些有名的无名的英雄,幡然领悟:原来英雄是如此产生的,警察就该这样当,人就得这样活……
也许,我们不可能亲身经历5.12这样惨绝人寰的磨难,而只能在琐细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慢慢销蚀年少的轻狂。然而,平平常常的点点滴滴,何尝不是对人性的一次次严峻拷问——做人的良知,做警察的职业道德,做人民卫士的精神境界……哪样不是像石钟乳一样点滴凝聚而成。从英雄那里,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日积月累的打造磨砺所焕发出的熠熠神光!
警务援助是对灾区人民爱的脉脉倾注,输入我们的激情和热血的同时,也回流给我们人性的温馨与生命的信仰。在与灾区人民同生共死的岁月中,在与灾区民警并肩战斗的日子里,在为灾区群众分忧解愁的琐细杂务上,援助队员在奉献中成长,在学习中提高,在磨练中刚强,体味着人民警察的义务职责,感悟着人民卫士的忠诚与深情,实践着对党对祖国的庄严承诺。
灾难过去,而历史在这里陡然定格出的人性光辉却足以辉耀今后的每一个日日夜夜,给我们铆紧继续跋涉前行的勇气和信心!(文:李晓梅)

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张德溥、赖大东,全国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李跃进,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勾云章、李绍铭、马生平、伍豪、姜永寿,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蒋晓娟、李林国、很根发、刘勇、王万安等英雄模范在《铁血英雄》一书签名纪念。

绵阳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胡钢将《铁血英雄》作为礼物赠送给山东省公安厅援建四川灾区的总领队汤伟处长。

绵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赵德军和山东省公安厅援助四川灾区的副总领队王济军正在阅读《铁血英雄》一书。

“警察妈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江油市公安局副政委蒋晓娟在北川县擂鼓镇板房区为山东省公安厅援建北川县的副总领队王济军处长在《铁血英雄》一书上签名纪念。
本书特别鸣谢山东援助兄弟和北川、安县、三台、平武同行!
书的动态
1、1月10日中午,在家接到广东张道华老师打过来的电话,他现是广东省惠州市公安局副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报告文学《向恶势力宣战》、《刑警本色》,长篇小说《夜幕较量》、《非常绑票》、《资本谎言》、《肝胆昆仑》等,一个在国内很有影响的公安作家。张老师目前正在创作一部反映北川灾区的长篇小说,在电话中他谈到我的书《铁血英雄》。我的书是市局裴副局长带队到广东感恩时送给他的,他读后,很是感动,认为真实地反映了这次大地震一些情况。张老师创作地震长篇小说,知道我熟悉情况,于是向我了解。在电话中,我们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很感谢张老师对地震灾区的关注,很感谢张老师对本人和《铁血英雄》一书的关注。
2、2009年3月5日,四川警察学院第四批援助北川灾区的200多名师生,每人收到一本《铁血英雄》,纪念在北川灾区的日日夜夜。
3、2009年3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铁血英雄》被绵阳市图书馆收藏,同时被绵阳市“512”特大地文献数据库收录。
4、2010年12月,绵阳市委、市政府在绵州宾馆会议厅隆重召开绵阳市第五届优秀文学艺术作品表彰大会,《铁血英雄》获得长篇纪实文学三等奖。本届表彰大会因地震两届合并四年才召开,382件作品参评,受表彰作品113件。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邱明君参加会议,向作者颁奖。
5、2009年5月5日,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第一版、中国作家网刊发《蜀地上的鲜花——四川文学界举办各种活动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一文,文中记载:
重灾区绵阳一年来已创作发表反映抗震救灾的作品1000余篇。绵阳市作协两次组织该市作家到灾区采访,创作出版了报告文学集《挺起不屈的脊梁——5•12特大地震绵阳抗震救灾纪实》以及《回望北川》《铁血英雄》《北川殇》《八级大地震四川安县》《大校兵哥》《情系汶川》等多种文学作品。母碧芳、海凡、刘大军、雨田、张晓林等作家都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创作了来自一线的文学作品。据悉,在“5•12”纪念日前夕,绵阳市作协还将与北川县委宣传部合作,举行“诗祭5•12特大地震一周年”的大型文学活动。
2010年4月,白烨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中国文坛纪事》收录《四川文学界举办各种活动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6、2009年7月30日,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第八版、中国作家网刊发《灾难考验民族意志 文学反映民族精神——“抗震文学与中国精神”研讨会纪要》一文,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吕汝伦在发言中说:
继诗歌“井喷”后,报告文学以其特有的纪实性,文学性、厚重感和现场感,成为四川抗震救灾文学作品中的亮点。重灾区绵阳市作协创作出版的《挺起不屈的脊梁——5•12特大地震绵阳抗震救灾纪实》《回望北川》《铁血英雄》《八级大地震四川安县》《情系汶川》等多部报告文学集。


7、2012年9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乡恋》刊发广州女作家钟文静撰写《风雨铸忠魂——读罗瑜权<铁血英雄—绵阳市公安机关抗震救灾实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