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日报】安县“板房警务”让安置点群众安心放心
(2008-10-05 09:55:34)
标签:
绵阳日报安县板房警务受灾群众安置点 |
分类: 汶川地震 |
警力跟着灾情走 警务跟着警情走
安县“板房警务”让安置点群众安心放心
金朝贵等受灾群众的“安心、放心”得力于小区“板房警务”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安县是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截至8月底,全县共搭建板房16374套,临时居住在板房和自建临时过渡房的城乡居民达47万。
安县公安部门及时抓住为受灾群众搭建板房临时居住区的机遇,将板房派出所、板房警务室与安置点临时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凡异地安置的受灾群众居住区,凡相对集中的板房区域,凡群众自建临时性住房、帐篷密集区,凡党政、企事业临时办公集中区必须建板房警务室。全县共搭建板房派出所10个,24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全部落实了板房警务室。
警力跟着灾情走,警务跟着警情走。为加强板房警务工作,安县公安部门将外地支援的装备物资优先用到基层一线,让基层民警在工作中有车辆、有电脑、有电话、有勘查箱等基本装备,所有的板房派出所都统一了外观标识,开通了公安专网,恢复了网上办公、办案。在新建板房派出所中,都设置了治安巡逻队、案侦队,内勤、户籍室。根据震后带来的社会问题,在花荄、安昌、秀水三个板房派出所中还设置了“三孤”(孤儿、孤老、孤残)关爱室、群众休息室、心理减压室,最大限度地为灾后群众提供便利和服务。
在周口、安秀苑、京安等板房小区,记者看到,每一个警务室都很规范,显眼处的标牌张贴有《关于灾后重建便民、利民30项承诺》及治安防范宣传画。警务室里,工作台账、入户调查登记表、“三孤”人员登记表、外来志愿者登记表、情报信息登记表等日常工作簿册摆放得整整齐齐。进进出出的小区居民可以在这里方便的办理身份证等证件。
针对灾后新的社会治安特点,安县公安部门以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为重点,向周边辐射,重新划定民警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都落实了1至2名民警。同时,组织责任区民警在各安置点把原社区、村组干部,治安积极分子,志愿者组织起来,培植“警察的眼睛”,在全县组建治安义务巡逻队223支,配合民警加强重点部位守护、夜间巡逻和外来人员检查,构建起新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受灾群众安置点人员结构复杂、受灾群众情绪不稳定、防范能力薄弱,对此,安县公安局要求板房民警将每个受灾群众的家庭情况、重点问题、不稳定因素、安全隐患情况摸排清楚,建立了情报信息台账。对出现的民事纠纷、治安案件,主动掌握、主动沟通、主动化解、主动查处。全县共在受灾群众安置点和临时散居区建立各类信息员971人。自6月以来,责任区民警为受灾群众提供服务5600人次,解决问题419个,调处矛盾纠纷117起。
板房警务新模式的有效运作,切实保障了全县社会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今年上半年,全县刑事案件比上年同期下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