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绵阳日报】安县“板房警务”让安置点群众安心放心

(2008-10-05 09:55:34)
标签:

绵阳日报

安县

板房警务

受灾群众

安置点

分类: 汶川地震

警力跟着灾情走 警务跟着警情走

安县“板房警务”让安置点群众安心放心

  

    本报讯 “晚上我们在这里休息,白天多数时间要回到几十里外的家乡茶坪准备农房重建材料,但即使我们离开,甚至不用给门上锁,也不用担心财物丢失,我们住在这里很安心、很放心。”9月10日,记者在位于安县花荄镇雍池村的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京安小区采访时,住在这里的安县茶坪乡川新村7组村民金朝贵一边做午饭,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

  金朝贵等受灾群众的“安心、放心”得力于小区“板房警务”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安县是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截至8月底,全县共搭建板房16374套,临时居住在板房和自建临时过渡房的城乡居民达47万。

  安县公安部门及时抓住为受灾群众搭建板房临时居住区的机遇,将板房派出所、板房警务室与安置点临时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凡异地安置的受灾群众居住区,凡相对集中的板房区域,凡群众自建临时性住房、帐篷密集区,凡党政、企事业临时办公集中区必须建板房警务室。全县共搭建板房派出所10个,24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全部落实了板房警务室。

  警力跟着灾情走,警务跟着警情走。为加强板房警务工作,安县公安部门将外地支援的装备物资优先用到基层一线,让基层民警在工作中有车辆、有电脑、有电话、有勘查箱等基本装备,所有的板房派出所都统一了外观标识,开通了公安专网,恢复了网上办公、办案。在新建板房派出所中,都设置了治安巡逻队、案侦队,内勤、户籍室。根据震后带来的社会问题,在花荄、安昌、秀水三个板房派出所中还设置了“三孤”(孤儿、孤老、孤残)关爱室、群众休息室、心理减压室,最大限度地为灾后群众提供便利和服务。

  在周口、安秀苑、京安等板房小区,记者看到,每一个警务室都很规范,显眼处的标牌张贴有《关于灾后重建便民、利民30项承诺》及治安防范宣传画。警务室里,工作台账、入户调查登记表、“三孤”人员登记表、外来志愿者登记表、情报信息登记表等日常工作簿册摆放得整整齐齐。进进出出的小区居民可以在这里方便的办理身份证等证件。

  针对灾后新的社会治安特点,安县公安部门以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为重点,向周边辐射,重新划定民警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都落实了1至2名民警。同时,组织责任区民警在各安置点把原社区、村组干部,治安积极分子,志愿者组织起来,培植“警察的眼睛”,在全县组建治安义务巡逻队223支,配合民警加强重点部位守护、夜间巡逻和外来人员检查,构建起新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受灾群众安置点人员结构复杂、受灾群众情绪不稳定、防范能力薄弱,对此,安县公安局要求板房民警将每个受灾群众的家庭情况、重点问题、不稳定因素、安全隐患情况摸排清楚,建立了情报信息台账。对出现的民事纠纷、治安案件,主动掌握、主动沟通、主动化解、主动查处。全县共在受灾群众安置点和临时散居区建立各类信息员971人。自6月以来,责任区民警为受灾群众提供服务5600人次,解决问题419个,调处矛盾纠纷117起。

  板房警务新模式的有效运作,切实保障了全县社会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今年上半年,全县刑事案件比上年同期下降7%。

    安县板房警务室的做法已在全市全面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帐篷和板房派出所114个,帐篷和板房警务室204个。(罗瑜权 本报记者 吴险峰)

 

  (原载《绵阳日报》2008年9月18日第五版特别报道)

   链接:http://myrb.newssc.org/html/2008-09/18/content_258864.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