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在中国行地震绵阳警察抗震救灾见闻情感 |
分类: 汶川地震 |
我们仍在坚持
从5月12日地震发生到今天,已经25天了,重灾区余震仍然不断,唐家山堰塞湖的水位也在一点点上涨,是泄流,还是溃坝,一直没有一个结果,总像悬挂在绵阳人头上的一把剑,很是危险。这些天,每一个绵阳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急等待的表情。
从地震发生那天起,我和同事就没有停下来,一直忙过不停,不分白昼,不分周末,一直在一线,多次到北川县城,到平武、江油、安县等灾区最前沿,晚上还冒着余震在8楼赶写稿件,大多时间是在办公室吃盒饭和方便面。许多援助人员来了,工作不久又走了,已经换了几批。同事都想休息调整一下,可是这天老爷折磨着人。
昨天中午,吃过午饭后,就到办公室,路上再次遇到5级余震发生。在局门口,遇到一位同事,问他是不否感觉到刚才发生的余震了,他说没有感觉,已经麻木了。
上8楼办公室,看到人民公安报的张老师还在沙发上熟睡,也顾不上余震,前夜大家加了一通宵班,有的写稿,有的在做专题片。
他们是最后撤离者
昨天下午,我与交警支队的曹科长一起,到游仙区采访一个交警副大队长。他姓戴,是北川县城人,在这次地震中,他的父亲、姐姐等多位亲人遇难,可是他一直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没有退一步。同事都说,他是个硬汉。
进入游仙区,从沈家坝经过,整个大街已经看不见几个人了,由于受唐家山堰塞湖的威胁,大家已经按照安排,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市文联门口堆积了不少土石包,可能是防止大水侵入。行走在空旷的大街,我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警察是最后撤离的人。他们要进行几次拉网式搜索,不能让一个人留下,确保所有人都安全疏散。
在沈家坝地势最低的景福花园小区,在到盐亭县去的道路口,我们见到了正在高温下忙碌的戴副大队长。他正指挥一辆大型推土车,封堵小区的路口。我下了车,与他打了一个招呼。室外,气温很高,有35度。
随后,我们上山,到了白云洞群众疏散点。远远看去,路中间有几个警示牌,两个年青交警在执勤。听他们说,这个点转移了20000多群众。
废车内的抗震交警队
到了交警三大队,办公楼在地震中损失十分严重,墙面到处裂缝,已经标明不能使用,成为一座危楼,民警在露天办公。救灾办给他们分发了救灾帐蓬,可是他们看到灾区群众更加需要,于是又把帐蓬送给灾民。大队联系到两台已经报废的大客车,改装为大队临时办公室,既防震,又方便群众办事。
在废旧客车外部,我们看到了印有临时指挥所、综合办公室、事故处理室的字样。当天,交警在此调解处理了4起交通事故。
在报废车上,我们采访戴副大队长。他说:大队最近主要工作是道路管制;疏散群众,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事故查处。全大队60多个民警和支队征援的40多个民警一直在一线,主要在4个群众疏散点,24小时全方位值勤。当天上午从8时开始一直到12时,他们还进行了一次群众疏散转移演练。他负责的是从涪江三桥到芙蓉溪这一片区,这也是人口比较多的一个片区。晚上,按照唐家山堰塞湖避险疏散预案三分之一溃坝方案,要对辖区进行一次彻底搜索,确保每一个人都疏散到安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