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四川法制报痴情汉子捐助寒门学子 |
分类: 特稿作品 |
7月14日,当笔者来到位于绵阳火车客站旁边绵阳市高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梁高的办公室时,见到两位受他资助的大学生正前来看望他。说起梁高对他们的帮助,两位正在西南科技大学读书的学生满含感激之情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梁叔叔的资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家庭出生贫寒,他从小渴望读书学习
梁高1965年出生在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金鱼村三组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五人。幼年时家庭贫困,他穿的都是哥哥姐姐穿旧了的衣服,一个接一个穿。那时饭都很难吃饱,更不说吃上一顿肉了。由于家庭贫寒的原因,梁高从小就对财富充满了渴望,希望自己有钱,并表现出长大后要通过合法劳动赚取更多钱的强烈欲望。
1978年的一天,梁高上街卖鸡蛋,不巧被市场管理员抓住,鸡蛋没收了不说,还给他挂上小牌子,让他敲着破盆游街,当成“资本主义尾巴”进行批斗,那天好多人在路边看他,还有他的同学和老师。回忆过去那一段艰难的日子,梁高说:“那天,我真的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我估计我是当时最小的‘尾巴’了,一个孩子的自尊被无情地践踏……”。
受过一次打击的梁高并没有停止对财富的追求。1983年,因为家庭子女较多,生活贫困,梁高初中毕业后不得不停止学业,开始踏上打工路。梁高到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整日挑土拌灰浆。为了赚钱,梁高没有少吃苦,只要有挣钱的机会,他都不会放过,再苦再累的活,他都愿意干。他艰辛在外打工赚钱,先后当过环卫工人、搬运工。有了一些积蓄后,他便在忠兴镇开了一家餐馆。为了节约人力支出,他既当老板,又当厨师,还兼服务员、洗碗工,每天起早摸黑,日日艰辛劳作。以后,他又搞过运输,又当司机,又当搬运工,一两百斤重的麦子包和大米包扛不上肩,他就咬着牙抱着分几步走;帮人家运蜂窝煤的时候,因为每一筐煤上一层楼可以多挣一毛钱,他就自己亲自一家一户的送……
就这样他一步一步的踏实劳动,逐渐积攒了一些钱,拥有了财富,先后创建了建筑公司,开办了汽车修理厂、酒店等企业,后来组建了绵阳市高展有限责任公司,他成为了拥有资产达千万元的公司总经理,并评为“绵阳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梁高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说:“一个人要想获得财富,拥有金钱,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和万倍的努力是不行的?”
几经努力打拼,他拥有财富后选择助学
作为梁高来说,钱挣得那么辛苦,他又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在失学学生身上呢?梁高的回答是:当一个人明白了财富的价值,就会选择正确的方式对待金钱。捐资助学,是我认为正确使用金钱的方式之一。梁高不止一次问过自己,如果当年家里的经济状况好一点的话,会不会继续读下去?每一次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是由于没有钱,他不得放弃读书,过早地走上社会。
梁高捐资助学最早是受一则报纸新闻的启发,那是在1995年6月的一天,已经事业有成的梁高在读报时无意间看到了一则报道:一个农家孩子考上大学后,父母为了凑学费卖粮食、卖鸡鸭,最后卖光了家里一切值钱的东西依然凑不够学费。孩子因为读书无望,跳进水塘自尽。经受不住打击的父母见儿子撒手人寰,也双双投塘自尽。这一悲剧刺痛了梁高的心,在他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动,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财富,审视人生的价值。
就在这事两个月后,他有一次与朋友外出吃饭,一件事让他震撼,触动了他永远向贫困孩子捐资助学。那是1995年8月16日,梁高和几位朋友到当时绵阳城区一家火锅店吃火锅,一个年轻的男服务员上菜时不慎将芝麻油倒在他的衣服上,他的朋友当即斥骂小伙子:“你在搞什么嘛?你知不知道这件衣服值多少钱?你赔得起吗?”小伙子当场被吓哭了,不知怎么办为好。火锅店老板赶忙过来为小伙子打圆场说:“对不起先生,实在是对不起,我们一定为你洗干净衣服。你不要怪他,他来自偏僻的边远农村,考上大学家里没有钱供他读书,只好出来打工赚钱,还没什么多少服务经验。”当时梁高听到火锅店老板的话后,心里一酸,仿佛看到了当年努力挣钱想读书的自己。他劝说了朋友两句话后,又转身问小伙子:“没有关系,衣服洗了就好了。你家在那里?你想不想读大学?”小伙子一边流眼泪一边点头回答。梁高什么话也没有说,当时就留给小伙子自己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叫他过两天去找他。
两天之后,小伙子如约找到梁高。梁高再次对小伙子的生事和家庭进行了解。谈话之后,梁高觉得小伙子有志向,于是给他拿了两百元钱,又交代他找村委会开个证明,把父母一并请过来,证明一下情况是真实的,他要资助他读大学,帮助他圆大学梦。小伙子和他的父母拿着证明再次找到梁高后,梁高当即拿出4000元钱,其中3800元作学费,200元作生活费,并承诺:“以后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再来找我,你只要好好学习,将来对社会有所作为。”回头他又叮嘱小伙子的父母:“孩子还小,不要让他出去打工,耽误了读书,孩子会后悔一辈子。”在这之后两年多时间里,梁高又相继资助了4000元钱。
2001年8月,河南籍学生戴群威正读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读三年级。马上就要大四了,但他还欠着学校2000元的学费。戴群威的家在农村,筹第一笔学费已让家庭耗费殆尽,再拿2000元钱成为莫大的困难。暑假的时候,戴群威到绵阳市花园市场批发了几十把雨伞拿到学校去卖,希望能挣到一点钱。但一把伞只能挣两三元钱,面对高昂的学费无疑是杯水车薪。绵阳一家报社的记者到学校采访大学生的假期生活时,报道了他的情况。这篇报道被梁高看见以后,他通过记者联络到戴群威同学,开学前给他送去了2500元钱,一并还解决了戴群威的生活费问题。2002年6月,学业优秀的戴群威想考研究生,但考虑到家庭的状况,不敢报考。梁高知道这一情况后,又鼓励戴群威,一定不能放弃读书的念头,只要想继续读书,一定要坚持下去,他表示愿意继续帮助他完成学业。当年,戴群威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本校环境物理与工程专业研究生。
绵阳市游仙区富乐小学有个四年级学生,爸爸在一起交通事故中离开人世,妈妈以后离家出走。梁高在绵阳日报看到有关这个孩子的情况后,立即与报社取得上联系,找到那个小孩。梁高对老师说:以后,他就当孩子的监护人,让孩子好好读书,有什么困难就找他。这以后,他就当上了孩子的监护人,供孩子读书、生活,到学校参加家长会。
2002年5月,梁高偶然从安徽省五河县经过。一位朋友对他说:“这里的河虽然不少,但水少,常年干旱,农作物收成差,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梁高说:“那我来帮他们一下。”回到绵阳不久,梁高就收到了从五河县发来的50名贫困学生传真资料。梁高说到做到,刘传涛就是这50名幸运孩子中的一个。
2004年2月,梁高再到安徽省,顺道去看看自己资助的部分孩子。去的时候,春寒料峭,到处一派荒凉景象,梁高心里十分沉重。走过几间低矮的土房子后,到了刘传涛的家,梁高看到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大爷正在院子里拾拾柴禾,他一问,是刘传涛的父亲。当老人确认眼前这个男子就是捐助自己孩子读书的恩人梁高时,突然跪在地下,感恩不尽。梁高见状,忙将老人搀起,眼泪也忍不住地往下流。
3000块钱,对自己只是一个小数目,可是对于这么贫穷的一家人,却是解决了天大的难题。在中国的农村,还有多少这样的家庭需要社会的帮助呢?梁高突然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也更坚定了自己走捐助之路的决心。
自1995年8月梁高捐助第一位失学学生以来,他已捐助学生超过千人。绵阳市北川县陈家坝乡中学有10名学生受到梁高的资助,在孩子的心目中,梁叔叔是一位非常受人尊重、平易近人、有爱心的人。这些学生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要好好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梁叔叔。
助学资金困难,他卖掉“奔驰”座车
梁高与妻子结婚十几年,家庭十分幸福和睦,有一儿一女,孩子是他的掌上明珠,但他对孩子在经济上却很“苛刻”。他很少给女儿买新衣服,女儿开始不理解爸爸的做法,埋怨道:“爸爸你太狠心了,拿那么多钱给别人用,连新衣服都舍不得给我买。”
梁高的儿子到了上学年龄,亲戚朋友都劝他把儿子送到“贵族”
学校去,但他权衡再三后,还是把儿子送进一所普通学校读书,他不想让孩子因为爸爸有钱就觉得特殊,更何况,钱还要花在更需要的地方。他自己身上穿的用的,更是普通极了。为这,家人不知说过他多少回,直到看到那么多孩子的来信,倾听那么多感激的声音,看到那么多渴盼的心灵,家人才真正理解了梁高。梁高的生活十分简朴,在公司员工的眼中,他没有富翁的派头,身上穿的没有一样是名牌货。在捐资助学上,他却慷慨解囊,十分大方。2004年上半年,梁高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资助了几十名少数民族学生,并与学生们见面,现场捐赠了一笔款。陪同他的一位政府工作人员与他闲聊,说北川羌族自治县是一个少数民族县,经济比较困难,很多孩子上不起学。梁高一听,马上表示再捐5万元资助学生,不能让孩子失学。
梁高多年来帮困助学的事迹,在绵阳的市民尽人皆知,他捐助的学生分布广,仅在绵阳就有200多所学校有学生受他的捐助。梁高说:“现在还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边缘,我们有那么多的企业家,有那么多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人,如果大家都来关注贫困学生,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家帮助一个贫困生,中国还有读不起书的人吗?捐助贫困学生上学读书,能够拯救许多家庭,让大家都有一个家庭的温暖,不能让孩子受苦。”
梁高所在的绵阳市高展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绵阳火车客站旁边,在梁高的办公桌上,摆放着许多全国各地学子寄来的信件和卡片,有的汇报近期学习情况和毕业后的工作情况,还有些新学生寄来的求助信。平时梁高在工作之余会经常打电话到他捐助学生的学校,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每年高考和中考结束和学生放署假的时候,也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他要了解被捐助者的考试成绩,制定新一学年的助学计划,筹措助学资金,帮助毕业的一些大中专学生联系工作等等。在那一段时间里,他一般不与别人谈生意上的事,心里装的只是受助学生。当他捐助的学生考了好成绩,他也特别欣慰。受助学生有什么困难,他知道后也是竭力帮助。一个他捐助的学生考上北京大学,在通信中他知道这个学生学习中需要一台电脑,他尽快汇去钱,让他配置了电脑。他时常在电话和信中对他捐助的学生说,要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2004年,梁高决定帮助更多的失学孩子返校读书,他反复思考后,决定成立绵阳市希望工程“梁高基金”和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栋梁工程·梁高基金”,开展大规模的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活动,并规范管理捐赠事务。2004年9月,绵阳市教育局、共青团绵阳市委联合发文,启动了绵阳市希望工程“梁高基金”。
2004年11月11日上午,由梁高个人设立的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栋梁工程·梁高基金”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基金计划首期投入4万元,援助20名大学生。从2005年起,每年投入不低于20万元资金,援助100名以上学生。在启动仪式上,四川省政府副省长柯尊平高度赞扬梁高的义举,说他10年来以个人力量扶助了上千名贫苦学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的扶弱济困精神和“先于下之忧而忧”的精神,他呼吁各界人士见贤思齐,向梁高学习,为明日的横梁铺设一条希望之路。梁高也表示,他将终身努力,为扶贫助学事业管理、经营和运用好个人的财产。他将长期从事扶贫助学事业,因为这是社会财富的最佳去处。
2005年4月7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峡高中高中一年级3名贫困学生受到了梁高基金的首次资助,3名贫困学生每人受助了350元人民币。宜昌市夷陵区团委书记罗国双寄语3个学子不要辜负了梁高先生的厚望,一定要珍惜大好学习机会,全面发展;力争三年后考入理想的大学,回报梁高先生的关心。
梁高倾力帮助贫困学生的举动,赢得了社会的赞誉。2004年10月28日,他受到了共青团四川省委、省民委、省青联、省扶贫基金会等单位的表彰,被评为“四川省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奖模范个人”和“民间扶贫先进工作者”。不过,梁高认为让自己刻骨铭心的快乐是看到无数被资助的学生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