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与家教杂志】“豆腐大妈”和她的博士儿子

(2007-06-17 00:06:09)
标签:

家庭与家教

豆腐大妈

博士生儿子

分类: 特稿作品

【家庭与家教杂志】“豆腐大妈”和她的博士儿子


 

【家庭与家教杂志】“豆腐大妈”和她的博士儿子

 

四川省苍溪县,处于嘉陵江中游,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山区贫困县。家住苍溪县民政局一居民小院内的居民李秀莲,12年前丈夫病故,自己又下了岗,靠卖豆腐为生。她含辛茹苦,把3个儿子拉扯成人。三个孩子相继考上大学,又相继大学毕业。二儿子罗晓军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毕业以后,又考上本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成为国内经济界一个很有前途的青年学者。

      家庭贫困难圆读书梦

       李秀莲,今年已经55岁,有个外号叫“豆腐大妈”。她出身在四川省苍溪县三川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中9个兄弟姐妹,她排行老大,经常是父母下地干活,她要在家里带着几个弟弟妹妹,照看好家。到了她该上学的年龄,小伙伴一个个走进课堂,她却不得不背着弟弟,牵着妹妹在山坡上割猪草、捡柴火。10岁那年,父母终于满足了她读书的愿望。她从老师那里听到了许多难以想像的事情。可惜仅仅7个月后,母亲又生下一个妹妹,由于家里负担太重,太穷,李秀莲只得辍学回家。她跑到山坡上伤心地大哭一场,一直把读书的梦锁在自己的心底。

       如今她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的事来,常说:“当年那7个月的学校生活对我刺激太深了,后来我常想,不管今后家里有多苦多穷,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供自己的儿女上学念书!”

    1969年,李秀莲与军人罗友宗结婚。罗友宗在部队是工程兵,长年在外开山、筑路、架桥。1972年,李秀莲符合随军条件后,来到丈夫服役的黑龙江边防某部队。10年间,她在部队农场、酱油厂、豆腐厂做零工,拉扯着三个孩子。

       李秀莲常常说:“我一生干不了什么大事,但不能拉丈夫的后腿,不能不把孩子教育好。”1982年罗友宗由于长期在工地上作业,肺部吸入了大量的尘土,被确诊患上了职业性的矽肺病。按照组织的安排,当年已是营职干部的罗友宗转业回到老家苍溪县。回到老家以后,李秀莲作为随军家属被当地劳动人事部门安置到苍溪县豆制品厂工作。说是一个豆制品厂,其实就是几间简易的房子,十来个工人有组织地做豆腐。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很少吃肉,能吃上豆制品就很不错了,因此豆制品厂在县城一直还算一个好单位。李秀莲在上班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好丈夫和孩子,家中几乎所有的担子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她没有一句怨言,一家人过得和和睦睦。

    1984年的一天,罗友宗又一次病倒。李秀莲劝他:“无论如何还是要到医院去看看病!”可是,罗友宗对妻子李秀莲说:“我这病坚持坚持就过去了,还是省着点钱,孩子还小,还要读书。”懂事的孩子们听懂父亲的话外音:爸爸丢不下他们的成绩,要他们好好学习。到了19889月,这个铁铮铮的汉子还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临终前,他挣扎着坐起来,指了指正在床前小桌上做作业的3个儿子,一口接一口地喘着粗气,似乎想说什么,可是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大儿子罗德彦见状,赶忙把自己做作业的本子和笔递到父亲的手上,罗友宗很吃力地拿起笔,在本子上歪歪斜斜写下一行字:“读书……上大学。”

       那一年,李秀莲40岁,大儿子罗德彦15岁,二儿子罗晓军13岁,三儿子罗德云11岁。

靠卖豆腐苦苦支撑一个家

       李秀莲在苍溪县豆制品厂工作,每月只有105元工资。丈夫去世以后,为了照顾她家,县民政部门给3个孩子每人每月的补助费也只有45元。全家四个人加起来每月只有240元,这点钱对于一个家庭一个月的开销和供三个孩子读书实在是杯水车薪。

       一边是穷困的家境,一边是3个儿子成绩一个比一个好。为了孩子读书,为了家庭生活,也为了丈夫临终时的遗愿,坚强的李秀莲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她每天早上3时就踏着漆黑的夜色,来到厂里担豆腐,然后担到市场上去卖。别人每天只担一趟,她要担三趟,往返10多里路。有人劝她,不要把身体累坏了,可她只是苦苦地一笑,什么都不说,又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她知道家里不能没有她,孩子不能没有妈。后来,为了多拉一些豆腐,她又将担豆腐换成了用小推车拉豆腐,这样一次能拉不少的豆腐。19933月,李秀莲所在的苍溪县豆制品厂由于机构改革,实行股份制经营,每个职工要交5000元股金才能重新进厂。5000元,对于还在贫穷线上挣扎的李秀莲一家人而言,不啻是个天文数字。李秀莲想都不敢想,自己应该怎么办?全家4口人还要生活下去,大儿子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

       李秀莲想了几个晚上,最终做出下岗的决定。她在苍溪县城卖了几年豆腐,认识不少人,她卖豆腐讲信誉,不短斤少两,又肯吃苦,不怕累,因此顾客一直很多。下岗后,她想凭着她这些年在顾客中建立的良好信誉,卖好豆腐应该不成问题。于是,她决定干老本行:卖豆腐,做个专业的“豆腐大妈”。

       每天早晨,李秀莲6点钟就早早地起床,叫醒孩子,起床早读。6点半,她就到市场摆好豆腐摊点。市场上的管理员发现,李秀莲总是每天第一个到市场摆摊点的人,一直要卖到晚上7点,她才会收摊点。

       有一天夜里,天下大雨,不愿误了生意的李秀莲等雨一停,就到豆制品厂去拉豆腐。苍溪县豆制品厂在苍溪县城嘉陵路,这是一个明清时期修建的老河街,由于年久失修,道路陈旧,街道狭窄,路很不好走。当李秀莲推着一车豆腐走过一团水洼时,不慎脚下一滑,满车豆腐和人一起倒在地上,她的脚扭伤了,肿得很高很高。回到家里,懂事的儿子用药酒为妈妈擦了半天,劝妈妈休息几天。可是,李秀莲抱着孩子,强忍着把眼泪咽下。第二天,她又一瘸一拐地出门继续去卖她的豆腐了。大儿子和二儿子不放心妈妈,偷偷地跟在妈妈后面,帮妈妈推车。李秀莲怎么劝,两个儿子也不肯回去。一连几天,由于孩子没有睡好觉,上课时打瞌睡,学习成绩有所下降。老师家访,看到李秀莲一家的情况都掉下了眼泪。为了孩子,李秀莲只好留在家里,叫别人帮她卖几天。就这样,李秀莲带着孩子艰难地生活着。

       李秀莲一家人在生活上过得相当拮据,那时经常吃的是红苕和南瓜,喝一点米汤,家中的咸菜就成了孩子的最好佳肴。有时煮上一锅稀饭,全家人热一热,要吃一天。为了孩子的身体,李秀莲争取每半个月买一点肉,为孩子们改善改善伙食,解解孩子们的馋。在家里,午饭和晚饭是孩子自己煮,李秀莲中午在市场卖豆腐不回家,孩子就把饭给她送到市场摊位上去。晚上,只有等收工以后,才能回家吃晚饭。孩子的衣服都是下面小的接上面大的穿过的衣服继续穿,家里有一台破旧的缝纫机,李秀莲经常用这台缝纫机缝制衣服,家里从来没有到商场买过一件新服装。

困境中孩子全部金榜题名

       李秀莲自己的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辅导、督促孩子读书学习。可是三个孩子牢记父亲临终的遗愿,当他们看见母亲憔悴的面容、苍老的背影、飘飞的白发时,三个孩子暗暗发愤,一定要加倍地用功学习。

妈妈是他们最好的人生榜样!

       在妈妈的激励下,三个孩子从初中到高中,读书异常发奋而且学习成绩也特别优秀,几乎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前几年高考录取比例较低,可是三个孩子经过自己的艰辛努力,全部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大学。大儿子罗德彦考入了西南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二儿子罗晓军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专业,三儿子罗德云考入了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航天机械制造专业。

       三个孩子在大学读书期间,没有忘记家中的母亲,经常写信回家,向母亲问好,封封信件表达了远在他乡的儿子对母亲的思念、牵挂和问候。李秀莲家中至今还一直收藏着孩子在读大学时写给她的一摞书信。

       在大学读书期间,三个孩子深知母亲赚钱的不易,都非常节约,经常是吃素菜下饭,有时候5角的素菜也只打半份。吃抄手也只吃2两,还舍不得再花5角钱去买佐料。为了不让同学发现这个秘密,他们几乎顿顿吃饭都是最后一个到食堂。学校放暑假,三个孩子决定轮流回家看母亲,一来可以省一点路费,二来可以利用假期出去打工做家教赚一些钱,为母亲减轻一些负担。

       孩子们不光生活节俭,学习也非常努力。在大学学习期间,三个儿子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金,老二罗晓军还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

       在接受我们的采访过程中,李秀莲对我们说,她很遗憾老罗死得太早了,没有看到三个孩子的今天。现在,老大在成都开了一家电脑公司。老三在深圳一家公司工作。老二已经是博士……

      “豆腐大妈”李秀莲,终于实现了她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们上学的诺言与梦想!

 

                                

                                            (原载《家庭与家教》杂志2004年第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