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总结汇报----《回归大学之道》(培训师刘筏筏)

标签:
大学教育与社会培训回归大学之道培训师刘筏筏教育 |
分类: 生活记录 |
即将开启新学期的大门,回顾近二个月的寒假生活,兼顾生活与工作平衡原则,主要内容记录如下:
1.陪家人集体出行1次
2.个人放归心灵之旅1次
3.完成社会培训1次
4.完成学术文章1篇
5.完成《旅游服务礼仪》一书的统稿、校正工作,6月将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6.读书3本。其中培训师专业书籍2本,感谢陈鹏教授和于玢老师精彩荐书,读书心得稍后分享。另一本为德雷克·博克著《回归大学之道》,现将读书心得与各位同仁分享。
http://s16/mw690/493f607atd65557a9168f&690
读过《回归大学之道》,最深感触是教育目标的“正确性”并不能确保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教育目标不能靠教育内容的随意“组装”来实现。“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从教育实践角度看,大学教育目标不只包括“学生最需要学什么”、“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等哲学议题,还体现为学术共同体内外不同教育价值观的冲突和协调。虽然多数教师认同确立大学教育目标的必要性,也认同大学应该帮助学生发挥其潜能,但事实上很少有教师认真思考过:大学被赋予了哪些普遍性的教育目标?通过大学四年教育,学生在学业方面究竟取得了多少进步?哪些学生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本科课程改革和教育问题讨论时,教师们主要依据个人的经验和印象,而不是仔细分析来自教育实践的素材和教育研究成果,很少有教师采取实验的方法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不是所有的教育目标和问题都可以被测量或用实证方式来呈现,但是大量的教育问题显然有待更清晰的表达,大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待推广,在近几年的大学教学与社会培训过程中,越来越强烈地感到,二者有太多太多相通和可资借鉴之处,期待我们的大学真正敞开大门办学,不要社会培训为失败的基础教育补课,不要我们的企业为国内教育资源的限制、教育体制的缺陷以及基础教育的失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