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三个月来,楼市热度不减,而且十二月和一月是例行的淡季,却仍旧如此。今天,关于楼市的新闻就不少,有说售楼员奖金五百万的,有说七十个大中城市九成上涨的,当然也有说海南楼市存量大、贵阳楼市要崩盘的。
这后两条的新闻疑问很大,相关的节目还没有出来。估计这两个地方大街上少不了赶去的记者。如果只见到一组记者,那就是一套的,如果见到两组记者,那就是二套的。见到三组记者,那是三套要开晚会去了。以此类推,如果见到六组记者,说明要把楼市拍成电影了,如见到十组,说明楼市已经把科学家引来考察了。
楼市的趋暖该是没有争议的。即便按统计局的数据,虽然使用这个数据要非常小心。
相对应的,保利地产、华侨城等几乎所有地产股也都没少涨,而且最狠的是,即便没有这轮上涨,房地产股依旧是上涨的,这就有问题了,因为去除年尾以来的这波上涨,大盘是跌的,而且跌得很惨。
调控政策刚出的时候,包括现在也是如此,声音很多,包括非常权威的。研究员似乎也分为两派,多数是在调控背景下讲策略。我非常佩服的几位投资人士,几乎异口同声、真诚地认为房子有泡沫,调控是必须的。
我反复想过,不止一次地按逻辑推导,最终还是认为,如果房子这样数量极其庞大(据说房屋总价九十万亿)、而且需求个性千差万别的市场,都可以按照某种人为规划来设计并加以满足的话,那么,所有行业的市场化就根本没有必要。从玩具汽车到高铁列车,从幼儿园到就业,规划包办起来简直易如反掌。如果用归谬法,那我们将有极其充分的理由回到六十年代。
我们甚至可以给全世界六十亿人做一个像模像样的保障房规划。
而这恰恰说不通。
前几天郑州一个案子曝出,一个派出所长就倒卖了全年六千个经适房户口指标的三分之一。规划时有想到这个么?
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就是个机会?尤其去年春天,所有利空出齐,甚至取消按揭购房都有议论的时候,最该跌的时候却不跌了。
明天的房子会怎样?可能就和股市一样,会波动。
但长期走势很可能也和股市一样,会向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