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旁观者的四季度投资报告

(2008-09-24 10:34:25)
标签:

财经

   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正忙着四个兜揣满了钱走人,国内的投行点灯熬油写四季度投资报告。俺发个媒体版的四季度投资报告,搞一搞。

   一。美国等救市措施说到底是防护性的,并非进攻性的,所以不能有错觉,也不能有幻想。棉衣再厚也得过冬。再者,这种极端的干预措施能否见效非常有疑问,从理论上讲没多少依据。美国人在赌早下手、下狠手比晚下手代价要小。可能死人不会太多了,但问题会拖得很久。最终可能是全体美国人为投资银行家曾有的湾流飞机和昂贵西装买单。说他没有依据是因为干预措施总是藏有一个前提:干预者有能力判断问题的症结和将来的走势,包括经济的,货币的,股市的,等等。这相当没谱。简直就是胡扯。既然有这能力,就应该有预见力,谁有哪?1929年的危机一直拖到二战,并非所谓的罗斯福新政见效,而是二战救了美国。

   二。国内的措施相当高明,可进可退,先把经济的心脏——银行保护起来,如果顺势则代价极小,如果逆势,则且战且退。但仍属防护。被防护起来的行业压力大为减轻,不会有沿海小企业老板的压力。但被防护的行业盈利能力如何?理论上极其明朗,无需多说。

   三。国内股市与海外市场应对同一事件的反应会出现差异。我们还不是富人,既没有保险柜,保险柜里也没有那么多垃圾债。到9.18,道琼斯跌25%,恒指跌50%,A股跌70%。此后事件不可预测,但同一趋势下,A股的反应似应趋窄,剧烈的下跌不会再为常态。

   四。部分公司可能与指数出现偏差,体现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总量和结构上的不一致。一些行业如航空、钢铁等压力重重,但不会南半球到北半球都是冬天。应对通胀中的熊市,成长性可能是不变的一招。

   五。在上下两难境地,指数很可能长期陷于盘局以等待经济周期的演变。类似1995年。预测指数难度加大,而且含金量不高。投资所得将主要体现在公司上。

   旁观者言,暂留以证其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