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一周多了。
行情好的时候大家看上去都差不多的,买st发财的人都可以给巴菲特上一课,七千亿的资金在48元大买中石油就是试图给巴菲特上一课。行情差的时候就不大一样了,行情极差的时候大家的反差就极大了。
市场的参与者大致上分这么几类,闲来无事就扯一扯。
第一种,大众赌博者(抱歉这个名字不好听但很本质无法替代只好用了)。
这应该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甚至是参与者的大多数,他们看上去谁的话都听,亲朋好友,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等。实际上不然,他们只相信自己的运气,相信自己买的东西会按照自己的猜测方向运行。表现在买卖上就是进行短期或长期的价格赌博,至于品种后面的东西统统无关紧要。结果就不说了。
第二种,价格的博弈者。看名字就知道这是肯动脑子的一些人,一般来说都有自己的判断依据,但这些依据往往是价格波动的博弈性因素,从宏观到微观都有,但和公司的经营活动基本无关。这样的投资者胜率在某一时期可能较高,也有低潮。总之反反复复,就像在热带雨林里拿着失灵的指南针四处摸索。可能大部分的技术分析派属于这一类。这是我的猜测所以多有得罪了。
这两种市场参与者迄今为止没有代表人物,只能说这两种方法胜出的概率太低了,还没有诞生出一两位开山立派的大腕。
第三种,趋势投资者。
这就厉害了,算是江湖一大派。代表人物是利弗莫尔,少年成名,横跨股票和期货,几度沉浮,声震寰宇,名留青史。这种做法非常高难,大致是以基本面为背景,但绝对以市场为导向,对价格极为敏感,对价格背后的动因探索很深,但局限或者只关注于背景所产生的价格变动。比较经典的是拉萨尔街的一位大腕名字忘了,在二十年代大举买入小麦期货,后来知道饥荒中的苏联人也在大举买入,事后别人问他是否对此知情,他的回答堪称趋势投资者的经典:“我不知道谁在买,但我确实知道有人在买!”趋势投资属于艺高人胆大的高难技巧,对人的心态考验极大,据我看,期货投资的很大一部分都该是趋势投资。比如说,两只股票,一个基本面明显好于另一个,但另一个走势明显好于前一个,你买哪个?只有彻底的趋势投资者在回答这种问题时才毫不费力。趋势投资有很多技巧,有一些可能和技术分析看上去重叠,实际上不是的。两者相差极大。
趋势投资者的命运很难捉摸,像利弗莫尔就是,在亿万富翁和穷光蛋之间数次徘徊,最终潦倒自戕。
这三种人构成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也是极为常见的,但还有一种,基本上难得一见,但确实存在,虽然极为少见。
第四种,价值投资者。伪价值投资者就不说了,他们仍是要归于以上三类。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离市场较远,甚至很远,他们的所有重点都在公司上。在他们看来,根本没必要每天开盘交易两个小时,每天五分钟交易就做够了。极端的话把交易所关闭了也无所谓的。对待下跌的态度就是幸灾乐祸,甚至兴高采烈,对待上涨的态度反而是忧心忡忡,当然兑现利润时也会像巴菲特那样微笑的。你如果和他谈指数的暴涨和暴跌,他最大的可能是会睡着。
这里不能不提到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无论国内外,多数都受限于资金的性质而无法将本来彻底的想法加以实施,比如大盘暴跌,好多股票比原来便宜,账面上有钱本来可以买股票,但一般来说这时不但不能买股票,还要更加卖出一部分股票,因为第二天很可能有巨额的基金赎回在等着。高点就反过来,本来你觉得高了在卖出股票,可是第二天有巨额的申购资金涌进来,不买股票吧就有可能输给同行,虽有技巧但毕竟是对投资的一种束缚。所以有个词把多数基金叫“相对收益基金”,它的投资也可能限于“相对价值投资”。
对第四种人的要求很简单,当然也就极难。难到什么程度?基本上没人能做到。
比如耐心,持股与持币等待的双重耐心;比如非同寻常的时间观念,他们坚信最长的时间就是最短的时间;比如乐观,股价跌去百分之四五十会怎样?答案很可能是“太好了还可以再买一些”;比如对流行智慧的看法,即便你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也可以说你的东西不值一文;即便你是华尔街金牌分析师,他也不会把一分钱交给你打理。比如对风险的看法,对投资品种贵与贱的看法,对复利的痴迷等等。
一句话,决非常人所为。所以,如果再说自己是价值投资者的时候千万加点小心,因为本质上这等于在和谈话的对象说:“我和你不是一类人”。
闲篇到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