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喧嚣的年代 沉默的告白

(2006-11-24 19:47:12)

 喧嚣的年代   沉默的告白

 

 

    一周四次《视点》,唯独“基金  期指助推投资者分化”一期过后,话语未尽,特此添足。

 

哪一轮行情都会触及灵魂。

 

尽管每一轮行情都会有人在高潮处站在报纸头版大喊“这一回真的不一样”,但历尽几个轮回的老股民都知道,热点不一样,题材不一样,手法不一样。但行情说到底都是一样的。

除非它不是行情。

 

哪一轮下跌也都是魂飞魄散。

引过的彼德.林奇的话最经典:每一轮下跌看上去都比上一次更恐怖。言下之意下跌都是一样的。

 

 

 

这是一个喧嚣的年代。

 

这一轮行情所伴随的背景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已成了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而且有人提前就将第三的位置预排过来了,好像卢俊义来梁山之前宋江就预备让出宝座;人民币在前景未明的情况下暂时享受着空前强势的荣耀,这是百年来中国所未受到的国际待遇,就像一件流落江湖多年的明代梅瓶忽然卖到了千万的高价;一大群美国总统布什的“低年级”耶鲁校友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为的是兜里本已不少的人民币再加上几块;美国的投资银行家们为了争得泥潭中的广发银行不惜和法国同行白刃火拼,完全忘了当初人家送自由女神像的好处,更不用提“蓝格子西装”的投行家风范了,就像两个丐帮弟子争抢一个金碗。

要知道,谁要是在中国的银行里没有股份那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 。。。

。。。

 

 

这喧嚣当中也有沉默的告白。

甚至是沉默的告别。

 

买基金的投资者越来越多,相比之下做股票的逊色很多。

这可不是小事。

这种反常现象揭示的是一种“真的不一样的”趋势:很多(我怀疑越来越多)老资格投资者终于放弃了直接投资转而在多年犹豫之后相信基金更专业。

这当中甚至包括很多和这个市场一同走过来的资深的业内人士。

留下来的也有着焦虑的困惑和从未有过的不自信:市场、公司、股价,忽然都看不懂了,收益怎么都追不上基金。

别忘了,有这样一些人,让他们买基金相当于一种自身价值的否定。

 

 

这令人感慨不已。

他们放弃了曾经视为毕生追求的“投资事业”最终选择理性方向,放弃了持续多年的交易快乐并从而最大程度地远离亏损,放弃了十五年来屡试不爽的潮来潮去的思维定势,虽然仍有人不愿承认在行业研究和公司价值判断上天然输给基金。按照草根研究的方法,俺身边的朋友所有的转变,会在更广的领域以更甚的方式重演。

 

(补白:以往都是在行情结束之后,梦游者才在多次忽略亏损之后看着不可捉摸的k线猛地警醒,但这一次,很多人是边看着行情边迷惑,在更高点上更迷惑,在市场如火如荼遍地烽烟之时,老手们像是在赛道上猛地打满舵,玩了一个漂移之后,向反方向加速而去。)

 

他们当然没有走错。

 

这是几代“自家作坊式”投资者在向市场低头,向理性低头,向专业低头,向成熟模式低头。

但终于能够抬头直面自我。

 

这是这一轮“真的不一样”

 

这是一个喧嚣的年代。

很少人关注沉默的告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