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个连载还没有传递错误的信息。
得赶快写,过了节就该忘了。
某国投的老总讲了一个他经历的故事。
他们公司几年前拿了一块地,长宽不过一千米左右。
先在一角开发连栋别墅,两百多万一个。
一位先生用按揭买了一栋,没住。
然后就看着这别墅开始涨价。
那边二期工程开工,板楼。六七栋吧,我们还去现场看了。社区气氛很好。
板楼开始销售的时候,那位先生卖了别墅,倾资买入板楼。此时他的房产价值已经接近千万。
然后又看着这板楼开始涨价。
差不多两年多时间,板楼接近完工。
第三期工程开工了,是独栋别墅,单价似乎是两千多万。
你可能想到了,那伙计又卖了板楼,全资买入一栋别墅。
老总向我们讲述时,这别墅的价值已经升到三千六百万左右。
“从那边到这里,不过一千米。他的资产长了不止十倍!”
“他还跟我说,您下一个项目开发什么?一定告诉我。”
人一辈子不需要做很多正确的决定,只要几次就可以了。
投资也是如此。
老总讲的另一个真实的故事是,香港某大公子,卖了旗下大公司,携资八百亿到内地寻找机会,最终目标是——你想到了么?
买地。
老总讲起当年参与创办交易所的轶事,乐得我们现在想起来还是感慨一大片。
当时有五位专家委员,负责股票交易所核心设计工作。
五位众望所归、文武双全、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大员往那儿一坐,互致问候之后才知道,“谁他妈也不知道股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哈哈哈哈哈
草创啊。
那怎么办?去买书呗,还能怎么办。
几个顶级的“专家级学生”,经请示批准后去香港买了半车书回来。那时候出国是件大事,得市长点头。
历史是怎么写就的?它从来不是按理想的方式写就的。
俺稍懂历史,知道不止股市如此,所有的历史都是如此。
所以俺很少抱怨,知道本来就是这样。
交易所成立之后还有更精彩的,但俺不能多说了,多说不厚道。
还听说了一位上市公司老总的发家史,当然也是真的,也有意思。
该老总行伍出身,九十年代初转业后分得不好不坏,做粮油贸易。
几年间积累了差不多百万家财吧,还可以,但那时候大街上百万富翁已经很多了。
该老总不知哪根筋使的劲,一头从粮油贸易扎进了粮油期货。
不到半年,已经是数千万的身价。
可以在街上挺直腰了。
然后做的决定最英明——从期市彻底退出。
再然后做的生意是环保。
再再然后就是上市了。
这当中可称正确的决策不过两个。
人一辈子做对几件事就可以了。
真的。
比他更款的也是如此。
巴非特绝大部分财富就来自于七只股票,我们任何一个投资者买入的股票数量肯定都超过巴非特。
就是这些了。
祝长假放松,
愿国家强盛。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