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比较老土,直到这次从浦东机场走,为了便捷才乘了一回磁悬浮。
速度确实很快,每小时433公里,足以使飞机起飞。弯道的感觉更是令胆小如我等心惊肉跳。
从始发站到浦东机场全程只用七分钟。车票五十元比起出租车又快又省。
但人并不多。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的乘客。
我和同事讨论起来,觉得这事很有意思。
磁悬浮几乎具备所有的竞争优势,本来它应该垄断浦东机场的乘客往返,甚至争取到部分虹桥机场的乘客,但难就难在,它的始发站比较偏远,从交易所打车要花费二十五元左右才到,处在一个挺荒凉的所在。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如果始发站设在陆家嘴地区,作为上海乃至中国最大的金融办公区,上百栋摩天楼里每天出差的白领们必然会令磁悬浮每天满载运行。可能那里的地价太高了,可能规划出了问题,总之,一个始发站错位令磁悬浮处境尴尬。
有些上市公司的经营问题和这个道理非常相似。
比如一家和钛相关的公司,题材很热,市场表现更热,又有宝钛的案例在先,很容易让人联想翩翩。但俺在求证了若干研究员之后才搞懂,钛的加工十分复杂,中间产品的名字之多专业人士都很难全部记住,最后的钛材加工程序附加值最高,很多公司都做不了这最后一道。
就差最后那么一公里。公司最后的经营成果却是天壤之别,虽然大家都是挂着“钛”字招牌。
到深圳见到的好多高人中,有两位印象最深。
一是某国投的十几年的资深掌门,一是某基金的新任三当家(投资总监)。
前一位长辈的指点,彻底让我看明白了国内房地产的走势,我想若干年内都不会对房地产价格再有疑虑。当然只是就趋势而言,和细节无关。
这位老总断言,目前调控之举其客观效果和主观出发意图明显相悖。调控越是激进,效果就越是相反。类似于歇后语“拎着棒子叫狗——远去了”。
其中的门道在于,调控的本质属于控制土地和房产供应,这就直接促使现有的房地产价格上涨。
原理竟是如此的简单。属于最基本的经济规律。事实也已经验证。
从这种角度看待房地产板块的上涨,肯定会有新认识。
后一位高人的议论中,有两件事印象深刻。
一是万科推出认沽权证时,只有该基金全力支持,大笔买入正股支持股改,后来意见分歧竟导致卖家都是机构席位,只有该基金一家力挽狂澜重金搏击。其情其景即便对职业投资者也真是严峻考验。
甚至惊心动魄。
后来大家自然已经知道,万科股改过关,该基金在高位卖掉认沽权证,接着万科正股大涨。是非姑且不论,输赢倒是很经典的一例。
还有一件事再次说明投资是很需要一点主意的。
券商概念当初为很多机构不看好。但该基金一力独行,从台湾地区的市场开放经验出发,咬定券商理应高估值这一基本理念,现在看已经赢定第一回合。
高在不止于此。
该三当家认定券商板块的价值尚未完全体现,并运用回购注销原理进行每股价值测算,其结果完全称得上惊人,可你又挑不出什么毛病。
江山代有才人出,此言不虚。
明天再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