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某投行的“新股业绩”并举例说明

(2006-08-02 19:37:25)
   前天说了一点投资银行运作项目上市的原始冲动,限于时间也限于场合话犹未尽,再啰嗦一点。
  
   投行有投行的天职这谁也不会说啥。为企业发股票、发债券、再融资、并购搭桥、股改保荐、管理咨询等,这都是投资银行自古以来吃饭的家伙儿和渠道。
  
   新股上市应该市场化这也没话可说。上多少怎么上都由投行和公司看市场眼色行事,爱买不买没人强买强卖这道理大家也都认。
 
   投资银行秘密多多而且有些是肯定打死也不能说的,从华尔街来的传统就是投行人士的嘴最严,在这方面要超过基金经理可排行业守秘第一名。原本认识的一些投行人士多为“潜水员”,曾有几次试图采访但都未遂。估计本文发过之后一些朋友潜水改入地了。
 
 
  告罪在先,扯点闲篇。
  
  虽然如此,哪个行业都有忌讳,有道是“盗亦有道”。
  有些事是不能做的,有些钱是不能赚的。
 
  空口无凭,举例说明。
 
  就拿某某投行来说吧。该投行以大项目著称,摘取其部分项目及上市表现如下:
 
某石化:2001年8月上市,发行4.22元开盘4.6元,一路下滑连破开盘价、发行价令机构肝胆俱裂,五个月后跌到2.96元。快2004年了才回到发行价和开盘价。居然有一些听信投行劝说买入该股的基金经理愣是没等到该股解套就已经跳槽了,长期投资呀,换了好几拨人买入的中石化才回到发行价。比如社保。这投行出招够狠吧?中招养三年!
 
某CL 2004年初整体上市,开盘9.46元,2005年七月跌到1.72元。若中了投行此招,基本没必要养了,此乃绝命一击!(配画外音  刘德华广告语:相信我,没错的!)
 
某通配股:2004年七月进行,这次中国股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配股价格为3元。昨天,某通收盘为2.24元。当时栏目采访这家承销商的专家,他给出了一套“先卖出百分之三十再买进配股同样百分之三十”的建议,我和同事们想了快三年了还不知道这套拳法到底师承何方神圣,唯一的结果是配股总算出去了。大家都卖百分之三十那股价会跌到哪里?
 
某秦铁路:发行价4.95元,发行市盈率18倍,在其他新股首日开盘大赚百分百的同时,某秦铁路首日开盘只涨了12%,如此之低的开盘价在股市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更何况现在尚且是1600点。可能只比邯钢开盘好一点点(开盘8元发行7.5元)。投行那脸皮那是相当的厚。
 
    不多举了好像揭人老底似的,不过应该也能看得清楚:
 
一:少数投行竭泽而鱼。其原则基本就是榨干二级市场养肥一级市场从而为自己谋利。至今这种习惯仍浸入血液般难以清除。
 
二:过去的大熊市中制度性弊端为其首因,但投行高价发行实属“首席恶仆”,其昭彰之过连瞎子也能看得到。
 
三:与某些不良项目狼狈同门手足情深,睁眼闭眼之间将投资者引领到地狱的台阶上然后扬长而去。类似某CL之类我绝不相信投行看不出创新所掩盖的陷阱。因为外行如我也看得清楚。
 
四: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市场现存的不完善之处并埋头大挣其钱,不管什么手法都在法律范围之内,此最令人扼腕切齿者!
    如新股高开永远不败、发行市盈率因股本畸形而偏高、股票总体上发行供不应求等等。
    这本质上是利用社会演进的滞后而赚取全体投资者的钱财。如同从城里带一瓶花哨劣质的洗发水到偏远山区换取一只有千年历史的古瓶。
    这是一种接近抢劫的合法生意。
 
五:如果大家都这样只顾放羊不顾草场,那么羊总得有饿死的那一天。经济学上这是一个经典的利己宿命。如果任凭投资银行为了一己之私这样发下去,那么离另一次停发新股并不遥远。
 
 
你信么?
我信。
这事儿三天两头就出一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