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摄影与游记/神奇的天路 |
很早就知道大昭寺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在藏民中,流传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足见大昭寺在藏民心中的地位。一直以来,就对大昭寺充满了向往,很想亲眼看一看它的风采。导游说,上午朝圣的人太多,无法进入寺内参观,所以要在参观完布达拉宫以后,也就是下午3点多才能前去。从布达拉宫下来以后,我的高原反映开始变得严重起来,头很疼,还有点晕,但还是坚持来到了大昭寺门前。
午后的阳光下,大昭寺看上去很庄严,很肃穆,但比想象的要小一点。导游说,大昭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相传是松赞干布为纪念尼泊尔公主入藏而建的,寺内先是供奉着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该像移至小昭寺后,寺中一直供奉着文成公主带去的12岁释迦牟尼等身像。在藏语中,大昭寺意为;存放经书的大殿。所以,在建成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该寺只用来供奉佛像和珍藏经书。大昭寺是西藏第一座寺庙,也是西藏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它经历代扩建后,形成今天的规模。大昭寺分上下四层。一层就供奉着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像。二层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三层是一天井,四层有四座金顶。
进入寺内,有一个能容纳100多个喇嘛诵经的大经堂。门厅右侧,有反映文成公主入藏的大型壁画,堂内有众多的小厅,供奉着不同的佛像。导游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和迎娶文成公主的故事,还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当年修建大昭寺时的逸闻趣事。包括尺尊公主在建寺之初,怎样请教文成公主利用历算勘察建寺地址和制服魔女等等。讲得非常生动,但我因为寺内缺氧,已是站立不稳,只好蹲在一边暂缓头晕目眩的症状。
房梁上,画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彩绘,因为光线昏暗,加上头疼,抬头望去,感觉有些压抑。酥油灯一排排的,在闪动。那是信徒们不断添油的结果。在西藏,有许多人,都把能到大昭寺朝圣,当作自己一生终极的目标。他们三步一磕头,五步一叩首,一路朝拜来到门前,要先围着大昭寺磕上许多头,然后,买票进殿进行朝拜。我们在路上,还看到了前来朝拜的人们的给养车,上面插着小旗,装着吃的用的和住宿用具,真的是很艰苦。我蹲在地上,想着那些朝圣的人们要用怎样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到达心中的圣地啊。这样感慨着,坚持参观完了一层和二层,最后,来到了大昭寺的四层,看到了金碧辉煌的金顶。
在蓝色的天空下,大昭寺金顶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远处的布达拉宫依稀可见,四周的群山在白云的围绕下,若阴若现。视野辽阔了,感觉头疼好多了。
从四层下来,我们在大昭寺著名的转经道走了一圈。导游说,每转动一次经筒,就等于读了一遍经书,所以,许多人要到这里来转经。拉萨街头边走边转经的人,也是在表示自己的虔诚和勤奋。我一边在转经道上转动黄色的经筒,一边在想,发明转经筒的人真是很伟大,转经这样一种表示虔诚的形式,为藏传佛教的普及和传播,一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高原反应,参观的过程中,没能看得太仔细,有好些壁画和佛像,都没能细看,很是遗憾。当然,寺内不许照相,也无法把当时的情况用形象展示出来了。还有一点需要告诉大家的是,历代达赖或班禅的受戒仪式,也要在大昭寺举行。
“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著名喇嘛尼玛次仁的话,这从一个侧面,也表述了大昭寺在拉萨乃至西藏所处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