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新闻又报导昆明群众与城管冲突,导致多人受伤,执法车辆被烧,看后心里很沉重。就想起来我在北京的生活中见过的城管执法的情景。
场景一:大约在2005年之前,我们家附近有很多居民小区,一到晚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所以小商小贩也就特别多。在一个十字路口,摆摊设点的摊贩最多。夏天的傍晚,吃过晚饭,或者下班时分,这个路口以及通往交通要道的一条马路,就拥堵的水泄不通。大车小车和人群挤在一起,结成了一个疙瘩,给附近生活的人民带来了极大地不方便。附近就有城管,城管也天天来查,但是小商贩们都练就了高招,好像也有专门望风的人。城管的影子刚刚露出头来,商贩们已经全部隐退。城管和商贩的战争,完全可以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来形容,拉锯战打得热火朝天。但是有一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城管从天而降,小商贩们跑的很快,独独留下一辆小面没有跑掉,我去超市之前只看到一大堆人围在一起,等我从超市出来,但见遍地的瓜果……真是令人可惜!没有问过到底怎么回事,但是,那个在这边摆了好几年摊的流动水果店再也看不见了。有时候还很怀念他,因为夏天的西瓜,他家的最甜!现在这个路口已经基本杜绝了路边摊,从前摆地摊的一对卖菜的夫妻,也找到了合法的摊位,生意做得很红火。在街头多了一个亭子,挂着“社区自治”、“禁止摆摊设点”的牌子,每天亭子里都坐着一位带袖章的人,大概是居委会雇请的,或者居民自发轮流在值日。这个路口再也不拥堵了。
场景二:小区附近还有一个自发的早市,非常有名,早市上什么都可以买到,凡属生活物资,大到简单家具、小到针头线脑。好多次,我从早市上买到一些布头,5块钱一大块,用来盖个电脑、包裹一下衣服,比去布店买布便宜太多!也有小孩穿的手工缝制的小布鞋,老太太挎个篮子,坐在路边,一双双小鞋子做的精致又可爱……这个早市深受附近居民的喜爱,但是它正好位于一个三岔路口,也属交通要道,北京的汽车又多,堵起来的景象蔚为壮观。有一天,城管执法完毕,大爷大妈围着城管七嘴八舌,一个年轻的城管摆脱了他们的纠缠,一边走一边气愤地辩解:“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啊?我们来执法,还不是为了你们……?”
场景三:这次我亲眼目睹了两名城管执法的全过程。我和女儿去菜场买菜回来,早市上有卖花鸟鱼虫的,女儿就在路边看小鱼、小兔子、小豚鼠……看的入迷了,不管我怎么劝、怎么威胁,就是不肯走。女儿一边看,一边用乞求的眼神看着我,希望我给她买个什么,卖宠物的小商贩也在旁边不停地煽风点火,急的我一头疙瘩。正百般无奈,忽然商贩的伙伴跟他说,好像城管要来了。他收拾好东西做好了准备,但是并不走,依然气定神闲。他对我说:“他来了我们就走,他走了我们再来。”“天天这样。”我没说话,笑了笑,他忽然自嘲的说:“当然我们也不对,把马路都堵死了。”这次信报城管真的来了,他们就像一场风似地,忽然就刮跑了,女儿正看着小动物,对妈妈说:“妈妈,叔叔怎么走了?”我也趁机拉着女儿的手赶紧往家走。走到半路,碰上了执法的两名城管:一男一女。男的没说话,只是往前追,女的说:“别跑呀!”有一位卖瓜果的妇女跑的慢,被女城管追上啦,她掀开她蒙在车上的破布看了看,女摊贩赶紧拼命往前跑,女城管并没有再追,我感觉她是有意放她一马。我们继续往家走,城管们追了半条马路并无所获,就回去了。这时被追的人都从隐蔽的地方跑了出来,一边出来探看情景,一边相互交流,骂骂咧咧。那位女摊贩说:“傻X!还看那!看啥看!”一个男的说:“可不是傻X吗,还追的挺远!”不知道为什么,听了他们的话,往昔对他们的同情一点都没有了,心里只有一阵阵的恶心。
关于城管与商贩之间的冲突,北京的场景数不胜数,爆发战争的,也听到过,前两年还在网上流传了城管内部的“执法攻略”,掀起了人民群众极大地反感。作为普通老百姓,路边摊确实给生活带来了一些方便,但是也确实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果你不乘车出行,当然也就体会不到胶着在马路上的心情。摆摊的大多是低收入人群,她们需要生存,但是城市也需要整洁,马路需要通顺,城管的执法没有力度只能惹来嘲笑,如果力度太大,又会掀起民怨……最好的办法,城市的管理者给摊贩们划出一块区域,开个夜市,设个步行街,既给他们生存的机会,又不扰乱社会秩序。也许会是个好点的办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