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宝玉读《南华经》

(2008-12-11 15:48:17)
标签:

文化

分类: 再读红楼

 

    《红楼梦》读至第二十一回,有宝玉读《南华经》的描写,这一段颇为难懂。《说宝玉读<南华经>》作者灏彤,发表于其新浪博客云淡风轻,请尊重版权,谢谢!

    《南华经》是什么?《南华经》本名《庄子》,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门徒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乃是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汉书·艺文志》载其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分为三部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乃为庄子所著,外篇多数为庄子所著,但间有弟子所篡补者;杂篇多为后学弟子所推衍。《说宝玉读<南华经>》作者灏彤,发表于其新浪博客云淡风轻,请尊重版权,谢谢!

    红楼梦里引用的一段:《说宝玉读<南华经>》作者灏彤,发表于其新浪博客云淡风轻,请尊重版权,谢谢!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俪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说宝玉读<南华经>》作者灏彤,发表于其新浪博客云淡风轻,请尊重版权,谢谢!

    是什么意思呢?《说宝玉读<南华经>》作者灏彤,发表于其新浪博客云淡风轻,请尊重版权,谢谢!

 

    观通篇《南华经.外篇.胠篋》,意思是这样的:《说宝玉读<南华经>》作者灏彤,发表于其新浪博客云淡风轻,请尊重版权,谢谢!

    庄子开篇首先以小事为例阐述思想:人们为了防止小偷撬箱子,就把箱子做的很坚固,这就是世俗所谓的聪明。但是大盗一来,直接将箱子背走,唯恐箱子不够结实。这样之前所谓的聪明,就成了给大盗帮忙了。
    然后庄子以此立论:世俗所谓的聪明,都是在给大盗帮忙。进一步说,那些所谓的圣人,最后也是在为大盗帮忙。为了证明他的论点,他举出了“田氏代齐”的著名史实:过去的姜氏齐国国土广大人民众多,国家法度效法圣人,但是田成子杀齐君盗取了齐国,所盗取的不仅是国家社稷,连国家的圣治法度也一起盗取了。他凭借齐国之大国力之强国家的圣治法度使小国不敢非议,大国不敢征伐。原来的圣治法度反而成了他保护盗贼之身的凭借。
    庄子于是进一步指出:世俗所谓的最聪明最贤德的,最终都是给大盗帮忙。他列举了比干等四位善人虽然品德高但却难免杀身之祸,盗跖虽然残暴却懂得将圣人之道用于盗窃。通过正反两个例子,庄子试图说明好人如比干不懂圣人之道就不能生存,坏人如盗跖不懂圣人之道就不能横行。圣人之道能被好人坏人都利用。而天下的好人少坏人多,所以圣人之道有利于天下就少有害于天下就多。于是庄子得出结论,圣人之道有害于天下,而圣人则是天下祸乱的原因。所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子进一步说明了了圣人之道祸乱天下。制造斗斛权衡符玺想让天下人诚信公平,却被大盗连斗斛权衡符玺一起盗走。使用仁义来治理天下人民,却被大盗连仁义一起盗走。庄子解释了为什么说大盗连仁义一起盗走。那些偷小钩的小偷被杀了,窃国的却成了诸侯,国家原有的圣治法度仁义道德也被大盗一起盗走。这都是圣人的过错。
    庄子接着分析了圣人之道祸乱天下的原因。圣治法度不能明示天下,”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把世上那些外在的品德长处都除去,人们内藏明敏智慧,天下才不会纷乱。
    庄子又通过古今对比来论述他的观点:在上古的十二氏的时候,人们安居乐业天下大治。但是圣人出现就扰乱了人们的生活。这都是因为圣人使天下推崇智巧舍弃淳朴,推崇教化人民舍弃清淡无为。所以庄子最终的出结论,清淡无为才能使天下大治,急功近利,雄辩好强,矫形过正的圣人之道会使天下大乱。(摘自
http://archiless.blogspot.com/2006/07/blog-post_27.html

 

   而宝玉所读的这一段意思应该是将圣人的那一套理论智慧全部抛弃,就不会有大盗了,所谓大盗是指大到窃国之盗;人们将珠宝玉器都毁掉抛弃,偷窃的事情也就不会再发生了;将信符玉玺全部毁掉,人民就会单纯质朴了;废除度量衡,人民就不会再为其而引起的不公争论了;将天下的法度废除,人民可以大胆的谈论了;将音乐的调律打乱,销毁所有的乐器,将乐官的耳朵塞住,天下的人才会开始变得聪慧;消灭文章,发散五采,奖离朱的眼睛蒙上,天下的人才开始清明了;将用于画方圆的规矩等工具全部毁去,折断巧匠的工具,天下的人才会变得灵巧。《说宝玉读<南华经>》作者灏彤,发表于其新浪博客云淡风轻,请尊重版权,谢谢!

    那么,宝玉所续的一段又是什么意思呢?《说宝玉读<南华经>》作者灏彤,发表于其新浪博客云淡风轻,请尊重版权,谢谢!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 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说宝玉读<南华经>》作者灏彤,发表于其新浪博客云淡风轻,请尊重版权,谢谢!

    字面上的意思是说:将花烧掉,麝的香味散去,闺阁里面的女孩子们才能将劝慰的话藏在心里,而不表达出来;将宝钗的美貌毁掉,将黛玉的玲珑心思去掉,将其情意全部除去,则闺阁之中的美丽与丑恶才开始相似了;他们不再劝慰,就没有了争论;没有了美貌,就没有爱慕之心;没有灵气,就没有了才情;钗、玉、花、麝,她们全部都张开了罗网挖好了陷阱,用来迷惑纠缠陷害天下的人。《说宝玉读<南华经>》作者灏彤,发表于其新浪博客云淡风轻,请尊重版权,谢谢!

    这一节文字主要讲的是宝玉一大早来到黛玉房中,黛玉湘云二人才刚醒,所以宝玉就和她们一起梳洗了,引起了袭人的不满。于是她就想劝介宝玉,不要总是和女孩子们走的过于接近,总要守着一点礼法,于是宝玉便和袭人开始了小小的冷战。读《南华经》以及上面的这段文字,就是这个阶段做的。《说宝玉读<南华经>》作者灏彤,发表于其新浪博客云淡风轻,请尊重版权,谢谢!

    其实,这劝介本与黛玉无关,却也被这段续牵扯了进来,还说得颇为难听,什么“迷眩缠陷”,所以,黛玉在偶然看到了这段文字之后,“又气又笑”,又写了一个续:《说宝玉读<南华经>》作者灏彤,发表于其新浪博客云淡风轻,请尊重版权,谢谢!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文。
    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诋他人!

 

《说宝玉读<南华经>》作者灏彤,发表于其新浪博客云淡风轻,请尊重版权,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